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林內鄉烏麻社區

  • 發布單位:文化觀光處
  • 資料來源:文化處

做伙來開路!
「烏麻」這地名的由來主要是這個地方是台灣種植芝麻的重要產地,比起當時的北港及田中等地種植的芝麻色澤較為黝黑,亦富有較豐富的油脂,因此黑芝麻就台語說起來就是「烏麻」。「烏麻園」、「舊部仔」、「灣龜頭」這三個富有閩南趣味的聚落名字,合在一起就成了「烏麻村」。烏麻位於雲林縣林內鄉的北側,一眼望去,矮矮的房子,大片的稻米田,屬於典型的傳統農村型態,豐富的人文資產、農作物產、傳統建築…等,潛藏著許多令人驚豔的資源,藉由社區總體營造的進行來活化社區的脈絡,加強居民的凝聚力,培養社造青年來為社區注入新血,發展永續經營的社造理念。

社區資源現況
烏麻村的社區資源現況可分為人口、文化、自然、生產、景觀資源來略述,因為烏麻並未有系統的調查社區資源,目前所得知的社區資源有限,期望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的進行,循序漸進地將社區資源發掘出來,予以文字化,做為社區永續發展的根基。

1. 人口:烏麻村目前的人口數共有一千餘人,青年人口外流,人口結構傾向高齡化社區,社區中的老年人也是社區的寶貝,口中述說著烏麻村內流傳的故事及沿革,社區中現有三位「風雲人物」,一是「鳳梨博士」張松茂,對於鳳梨的栽種等有自己的獨門妙方,也因如此,每年所出產的鳳梨總是供不應求;二是「膨風林」蔡登雲,年近七十的蔡阿公對於社區內所流傳的故事、神蹟與傳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三是八十餘歲的「樂觀阿公」林悅,林阿公有一台堪稱古董的雙槓鐵馬,也是社區的寶貝之一。

2. 社區組織:社區組織有四,分別是老人會、社區發展協會、同義堂金獅陣、開路鼓。
‧ 老人會:屬於社區年長者的聯誼會,平時在活動中心的老人會館或是東營樹下聊天下棋,聯絡感情。
‧ 社區發展協會:值得一提的是,理事會成員的年齡層屬於中青階段,目前社區中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的帶動,不定期的清掃街道,鼓勵社區民眾參與社區活動。
‧ 同義堂金獅陣:成員均為幼齒的七年級生(平均為七十五、六年次),共三十餘人,成立至今已五個年頭,指導老師是社區內的國術師董義雄先生,金獅陣常應外地的表演邀約,對外酌收表演經費,對內則是義務演出,因此漸漸地有了金獅陣的基金,不需要倚靠社區的經費資助。
‧ 開路鼓:成員多為六七十旬的年長者,約為五到六人,目前面臨著接棒傳承的問題,而社區中現也將金獅陣與開路鼓同時訓練,或是一同外出表演,兩者既可相依,亦可獨立運作,也經由此種合作模式,讓金獅陣的年青人學習開路鼓的打法。

3. 文化:包括了開路鼓與同義堂金獅陣兩項。「開路鼓」,原是屬於大鼓陣的表演,這鼓陣常是表演隊伍的最前端,有「開路」的意味,是烏麻流傳已久的民俗藝陣之一,與金獅陣相同的是,開路鼓常應邀表演,如婚喪、廟會、神明誕辰慶典等台灣傳統喜慶,還製作了不同場合所該使用的背景牌,成員們從年青跳到髮際變白,也常常應邀至外地表演,「同義堂金獅陣」則是由年青一代的少年仔則是組成了舞獅團隊,林內鄉的寺廟祭典總少不了他們的精彩表演,舞出烏麻的生命力與活動力。

4. 自然:烏麻位屬淺山區與平原的交界,濁水溪沖積扇扇頂,也是雲林地下水的涵養之處,林內淨水廠便是位在烏麻村內的灣龜頭聚落中,甘淨的水質不但培養出林內鄉著名的鳳梨及木瓜等作物之外,在仲夏之夜,也經常見著螢火蟲漫天飛舞,經常在金獅團練習的大院子前,螢火蟲飛來飛去,團員們也追者蟲子跑來跑去,與螢火蟲玩耍,此外在田邊的溝間也成了小小型的生態教室,蟬叫聲、蛙鳴聲不絕於耳,是烏麻村中的自然交響樂。

5. 產業:可分為農產業、中小型工業、其他產業等,三大類別。
‧ 農產業:社區內大多以務農為主,有兩個水果集貨地(其中一個已荒廢),及林內鄉農會的供銷部。農作物包括了木瓜、鳳梨、稻米、玉米、土豆…等。除了「鳳梨博士」張松茂所栽種的鳳梨供不應求之外,烏麻的「網室木瓜」與「紅透台灣」(木瓜名)銷售量極佳;
‧ 中小型工業:「順帆風機工業(股)公司」、「協漢股份有限公司」、「松喬股份有限公司」。順帆風機的主要業務為工業用風扇、家用吸塵器大型風扇的製作;協漢公司主要承接學校及公部門的實驗桌製作;松喬則是生產絲類緞帶的中小企業。三家公司內部的員工有九成是本村的居民,是提供村內工作機會的管道之一。

6. 景觀:烏麻村中的主要景觀包括有廟宇、三合院、古井、乾溪、煙樓、…等,
‧ 廟宇:台灣沿海是廟宇密集度最高的地方,在我們這個小小的村落中就有三座規模不小的廟宇-烏麻園的永安宮、舊部仔的永昌宮、灣龜頭的長源宮,這三座廟宇是否代表著三個聚落的信仰差異,仍將做更深入的訪談與整理方可得知。
‧ 三合院:在烏麻而言,屬於普遍的建築型態,多數的三合院仍有人居住,除了較新式的宅子之外,尚有較為老舊的竹管厝三合院,,還有胖胖可愛的古亭畚。
‧ 古井: 社區中有一口年代久遠的古井,曾是全村的飲用水來源,因便利的自來水系統取代了井水,這口井逐漸的荒廢,周邊雜草叢生,也無人再飲用或使用這口井水;
‧ 乾溪:橫貫烏麻的是一條「乾溪」,為大埔溪之下游支線之一,乾溪並非乾旱之溪,而是本名如此。乾溪兩側即為豐盛的農作物產。溪畔的道路,在黃昏落幕時,也成為居民散步休閒之處,映入眼廉的是自然舒服的自然景觀。
‧ 煙樓:早期的烏麻除了種植大宗的黑芝麻之外,也栽種了不少的煙草,社區中煙樓建築約有六座,烏麻園與舊部仔各三座,但部份的煙樓已將煙囪拆除改建成一般的建築住宅。

7. 學校資源:分別是林內國中與義峰高中。林內國中是近一兩年來設立的新學校,與他做鄰居的即是林內鄉的最高學府-義峰綜合高中,內設有食品營養科,未來可與烏麻村內盛產的農產品做結合,設計出新菜單,成為烏麻社區特有的風味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