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湖牽水車藏(狀)」民俗祭典,源於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農曆6月6日大雨不停,農曆6月7日忽狂風大作加上暴雨襲擊,奪走雲林縣口湖、四湖沿海地區數千人性命,此後每年農曆6月7及8日於口湖鄉、四湖鄉舉行盛大祭典,緬懷水災罹難的先民,本項民俗於2008年登錄於本縣民俗,2010年登錄為重要民俗,接續於2023年增列保存者「金湖萬善爺廟管理委員會」、「蚶寮萬善祠管理委員會」、「下寮仔萬善爺廟管理委員會」。
「口湖牽水車藏(狀)」儀式體現在地文化特色、集體記憶與追思先人,每年由口湖鄉、四湖鄉的金湖萬善爺廟、蚶寮萬善祠及下寮仔萬善爺廟共同主辦,豐富科儀包括挑飯擔祭祖靈、放水燈、排車藏、牽車藏、倒車藏、燒車藏、追思會及萬人塚點燈等。本項民俗所傳承之價值,具有極為深刻生命教育意義,邀請大家每年農曆6月7日及6月8日一起來參與,同時也透過這項重要民俗去思考環境、生態與人類共生的重要議題。
文化部出版「重要民俗-口湖牽水車藏」繪本,雲林縣政府取得文化部授權,並委託「森樹下整合設計有限公司」完成繪本動畫,期本項重要民俗得以有效傳承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