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5月下旬,備受青少年喜愛的短音影平臺抖音(TikTok)國際版,推出生成式人工智慧AI廣告工具Symphony ,並於6月新增虛擬替身、AI配音工具等,引發輿論熱議。除了抖音積極布局AI研發,另一個同屬中國大陸重要網路的企業阿里巴巴,也開發了AI生成式模型「EMO」(Emote Portrait Alive,動態臉孔描繪),可以透過靜態圖片人像繪製開口動畫,再結合語音合成技術,進而實現「動態對嘴」效果。
深偽技術認知作戰 不勝枚舉
看似運用於商業機制的生成式AI,在現代複合式認知作戰趨勢下,已朝「武器化」軍事用途發展。例如2022年2月24日,烏俄戰爭爆發以來,經由生成式AI深偽技術(deep fake)的認知作戰,已然不勝枚舉。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在於戰爭發生不到3週時,有心人士在臉書上發布第1支深偽造假影片,影片中的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呼籲士兵放下武器投降,瞬間在網路上瘋傳,所幸,臉書即時移除該影片。事實上,早在戰爭發生之初,西班牙事實查核組織Maldita.es鑑於這場戰役勢必淪為假訊息交鋒所在,聯合全球70多個事實查核組織,包含臺灣事實查核中心,共同設立事實查核網站,迄今已查核3千餘則相關假訊息。
由於技術門檻降低,深偽技術被廣泛運用於認知作戰,尤其生成式AI在2022年11月30日,OpenAI發表ChatGPT的推波助瀾下,加速了「後真相時代」(post-truth)的到來;也就是過去我們強調「事實勝於雄辯」,而今在生成式AI的驅動下,「雄辯已然勝於事實」。以今年3月 ChatGPT發布生成式影片為例,只要輸入相關指令,一則近乎真實的動畫影片就在短短時間內產出,愈發凸顯生成式AI經由蒐集資料庫內容,在指令描述下,從而產出相關內容,其中涉及「演算法」、「機器學習」及「區塊鏈」等概念,目前已被廣泛運用於許多領域。
ChatGPT僅是生成式AI的一種,其與分辨式AI(Discriminative AI)最大區別,在於後者需要有標注「標籤」的資料以供「訓練」,藉以篩選出好的分類器。舉例而言,要促使分辨式AI學習心戰思維,必須依賴大量且高品質、具有標籤的標注資料,從而完成模型訓練,但其將提高相關成本,發展因此受到限制。反觀生成式AI,可以巧妙運用大量沒有標注標籤的資料,達成自我產生資料與隱藏於資料中的訊息。經由強化學習機制,即得以創造出各種虛實多元的可能性。
換言之,生成式AI深度學習的模式,可巧妙運用巨量的無標注標籤資料,意味凡是與ChatGPT互動的內容,都可能成為資料的一部分,基此,提醒官兵和民眾,避免在ChatGPT上詢問機敏問題,也不宜將重要的機敏文件、內部檔案,交由ChatGPT協助翻譯、摘要或歸納,以免機敏內容遭到竊取或盜用。
避免墜入生成式AI情迷
ChatGPT用戶在短時間內破億,連帶推升生成式AI能見度,也產生所謂「聊天機器人」相關軟體。例如深受年輕用戶青睞的聊天軟體Replika,創辦人Eugenia Kuyda原是為了紀念不幸逝去的摯友Roman,透過生成式AI將好友生前的習慣語法、字眼等,交由機器加以學習,從而建立一個與好友相似的人工智慧,也塑造了Replika不同於一般聊天機器人的特質。亦即Replika能記憶與模仿使用者說過的話及輸入的訊息,進而愈來愈貼近其說話風格。也就是說,一般聊天機器人訴求「如何像人一般說話」,而Replika卻更重視「如何像人一般聆聽」。
這也導致部分使用者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尤其Replika賦予使用者創建聊天對象的外貌,例如頭髮的長短、皮膚的顏色等,以致2021年12月,在英國發生時年21歲的青年Jaswant Singh Chail,因為聊天機器人的鼓勵,試圖以十字弓射殺英國女王。最終,Jaswant Singh Chail於去年10月被判處9年徒刑,是英國40年來判處叛國罪首例,他不僅視聊天機器人為其女友,更深信只要殺死女王,即能與其相聚。
提防聊天機器人竊機敏議題
此一運用生成式AI所設計的聊天機器人,由於可模仿使用者,在當代社會人際疏離的前提下,易使人產生依賴感,也就容易在對話中,有意或無意觸及機敏資料或內容,畢竟使用者已將其視為真實的對象,而非虛擬的存在。而其背後運作機制,乃是經由生成式AI的學習特性,從中蒐集使用者所留下的訊息內容,故使用者所說的一切,勢必都被納入到訓練生成式AI的資料庫裡。
據此,官兵和社會大眾皆應審慎面對聊天機器人,尤其是境外敵對勢力所研發的聊天機器人,更應小心提防,避免深陷生成式AI情迷,甚至做出如同英國青年Jaswant Singh Chail的瘋狂舉動,更重要的是,避免不經意說出各式機敏資料或內容,讓有心人截取、竊用。
儘管諸多生成式AI軟體乃至聊天機器人,都標榜設置「無痕」機制,也就是使用者有權不讓軟體紀錄聊天內容,但是否真的沒有紀錄,仍有待商榷。在生成式AI備受關注的浪潮下,複合式認知作戰等同增加了更多變化方式。目前境外認知作戰的模式約有:一、 訊息在地化、差異化:運用臺灣習慣用語,拉近與民眾距離。二、 策略情緒化:不再局限於誤導認知,也致力激化對立。三、流程結構化:經由大量設置境內網路社群,不斷轉發、分享假訊息。在生成式AI運用下,境外認知作戰將更輕易達成以上3項,因為內容的產製可以輕易透過資料庫獲得,而更快速產製的訊息帶來巨量資訊,從而影響演算法,更容易觸及接收者的目光。
冷靜查證判斷 莫當造假共犯
面對生成式AI,我們應關注它的學習力,以及可能衍生的偽造力、創造力,及其背後的目的,而非單純的資料庫蒐集而已。在後真相時代裡,所謂「假做真時真亦假」,因此,使用生成式AI的當下,我們應該提防機敏資料的外流,並且保持冷靜的判斷與查證,避免成為造假的共犯、深偽的幫凶。
(作者為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