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莿桐鄉義和社區

  • 發布單位:文化觀光處
  • 資料來源:文化處

「憶河、憶禾、義和-找尋義和之美,發掘社區寶貝」
義和位於濁水溪流域,自古以來承天地豐裕精華,擁有肥沃精華的土地,因此農田是相當肥沃的濁水溪流域,在日據時期被列為天皇五百甲區域;加上先民辛苦的耕作栽培,培育出豐富的稻米及物產,以及獨特的人文風情。計畫名稱之憶河使人飲水思源珍惜濁水溪的滋潤,而憶禾使在地居民愐懷故土感念大地恩惠培育出稻米物產。進而發掘並保存義和社區珍貴物產資源。

義和社區位於西螺交流道旁(詳見圖一),位處交通運輸大動脈,主要系統有:中山高西螺交流道系統、台三線、台三外環道路及產業運輸道路,等等的交通運輸大動脈。整個義和村是連通南北縣市必經的重要門戶,源源不斷地供給城市的人們種種農村、田野自然、產業、文化、休閒、娛樂、等等「新陳代謝」的原料,對於整體義和資源的田野調查正是希望能夠透過種種密集的尋寶計畫遊戲,讓社區居民透過親身的參與體驗,來重新地「找尋義和之美. 發掘社區寶貝」內在的無窮活力,並且希望這股活力能夠導引義和逐漸蛻變轉型為未來台灣農村的新希望。

義和社區是典型傳統農村,因近年來庄內年輕人口逐漸外移、人口老化快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衝擊,導致農業文化的沒落,農產品滯銷,自然資源的破壞與環境景觀的惡化,對傳統農村造成莫大的影響,因此傳統農村的轉型與改造勢在必行。為了讓傳農村能有一番新生機,社區期望運用社區民眾的力量,結合社區民眾與社區資源,凝聚社區民眾意識,參與公共事務,改進農產品生產技術,及發展地方特有農產品、農村文化休閒遊憩產業,運用農業文化來營造社區,建立社區地方農業文化特色,發展精緻農業、推廣農業文化觀光事業,也藉以提昇農民生活品質,展現地方活力,以促進社區的永續發展。

義和社區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主要是為了達成下列幾個目標:
1. 了解社區資源:包括人、事、物,社區資源調查研習,辦理參與式社區資源調查、研究、參觀、討論、公聽、社區刊物簡介。
2. 喚起社區意識:社區動員、凝聚共識與愛鄉熱情,人力資源整合。社區農村文化志工召訓、辦理系列講座、座談、觀摩、電腦研習、烹飪研習、社區永續經營管理等研習、社區組織經驗交流。農民再學習、蔬菜班研習班、有機肥製作研習、農藥安全使用及病蟲害防治、參觀優良社區及農改場、良質米參觀及推廣、溫室蔬菜研習、有機肥製作研習。
3. 發展精緻農業參觀及成果展:辦理嘉年華會,配合社區烹飪班成果發表,推廣本社區各種蔬菜及特產、輔助鄉土教學、向日葵花祭、良質米參觀及推廣。
4. 農村文化向下紮根:社區總體營造知能研習、大專青年返鄉服務夏令營、配合學校鄉土教學、鄉土尋根之旅。
5. 發展農村觀光事業:編印社區農村文化導覽圖、農園觀光(向日葵、蕃茄園、溫室有機蔬菜、豆皮生產及加工等)。

社區資源分析
1、人的資源:本社區戶數有377戶,人口數1546人,分四個部落:番子、三汴頭、犁頭厝、店口庄,可動用之人力資源:
* 莿桐社教站
* 吉園圃蔬菜產銷班
* 良質米生產研究班
* 老人會
* 村辦公室
* 學校—僑和國小
* 奉義宮管理委員會
* 振興宮管理委員會
* 義和社區發展協會
* 義和社區長青俱樂部

2、文化資源:
(1)本社區以傳統農業為主,民風純僕,早期農業生產方式以人、牛耕作,欠缺人力以互助方式互相支援插秧、割稻、整地、種菜等方式,但現在已經無法應付加入WTO後的競爭。
(2)番子庄每年初五至西螺進香,俗稱[頭香]是傳統文化,每年初五正好過農曆年期間,村內子弟均返鄉參與此盛會,也是村內的大事,俗稱【撿腸虐度】(台語),為的是正月初五
3、產業特色:
(1)全省第一稻米專業區,共農戶377戶,是本社區重要產業、本社區為濁水溪流域所灌溉的地區,土地肥沃,早期所生產的稻米為供奉日本天王米五百甲之地區之一,生產的稻米香Q可口。現今則採用現代式包裝,以「?納米」的產品名稱銷售市面。
(2)包心菜、甘籃菜、蒜頭、花生、及葉菜類。
(3)蕃茄栽培。本社區的蕃茄種類繁多,為市場產銷大宗。
(4)常陽興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社區內的穩壓器、不斷電系統工廠。


4、景觀資源:
(1)振興宮-三汴頭原名新興庄,由西螺新街老大媽命名,土名九塊厝,後來因庄頭有座三號水汴頭,而更改地名為三汴頭。 本廟於民國六一年七月,歲次壬子年瓜月破土定基,而於民國六十一年十一月歲次壬子年葭月落成。

(2)奉義宮-社區的公廟,供奉蘇府王爺、五府千歲、太子元帥,成立管理委員會,捐作社區公廟,是社區信仰中心。



(3)三合院古宅-具特色者有三座,同建於日本統治時代,以林氏大宅較具規模,保存較為完整。
(4)溫室蔬菜-全部栽植面積11公頃,種植空心菜、莧菜、葉萵苣,栽種歷史十於年。
(5)蕃茄種植-品種黑柿蕃茄、亞蔬六號、五號、種植歷史四十於年,種植面積四十公頃左右。
(6)向日葵-今年初步估計二期稻作休耕後種植,冬季綠肥無限供應種子。
(7)百年老榕樹-樹齡近百年、是地方重要指標,庇蔭無數村民,是夏日避暑勝地,也是村民休閒場所。

5、文化軟體活動:
(1)舞獅隊-成員四十餘名,廟會活動中表演,組織的向心力還不錯。
(2)老人會-定期聚會唱歌娛樂,不定期舉辦康樂晚會。
(3)迎福德正神-每年正月十五舉行,神明繞境祈福,並舉燈籠遊行,早期結合民藝活動,熱鬧滾滾,社區成員試圖將它轉形為民俗文化活動。
(4)社區休閒文化活動-推動社區營造後,每年都有至少五次以上民俗文化或休閒活動。
(5)頭香廟會活動-農曆正月五日前往西螺新街老大媽、太平媽、三山國王廟 迎神,是熱鬧的廟會活動。



6、歷史與人物:
(1)林蜜科-本社區二胡演奏者。
(2)林靖焜-民國五十三年生,現任莿桐鄉代表會主席。
(3)余政義-民國三十七年生,現居台中市,曾任榮總醫師,現今於西螺開業。
(4)林泰璋-民國四十一年生,台大醫科畢業,現今於莿桐開業。
(5)馬春田-舊日碾米廠負責人,現今是地方耆老。

辦理活動內容
一、近程階段:
在本次計畫的近程階段中,重要活動項目的是核心義工人員的招募和培訓,以及社區中各項資源的調查與彙整。這些核心義工人員,除了透過各種義工的相關課程,取得義工資格及相關知識外,並計畫導入社區資源調查的課程。在未來,這些核心義工將成為社區發展的中堅份子,歸劃社區發展的藍圖。

(1)社區義工招募與組織
1. 招募方式:
●透過社區廣播系統加以宣導。
●請社區委員、鄰長幫忙宣導。
●舉辦說明會、公聽會。

2.義工組織圖
為了讓義工組織化,達到分工以及責任分配的目的,預計將義工分成下列各組:

組別 各組工作項目說明
公關組
‧負責本義工隊組織與公部門、各級民間組織部門、各類媒體單位、社區各社群團體、居民之互動與情感聯繫工作,為本團隊聯外之主要窗口。
企劃組
‧負責本義工隊組織之各項社區文化活動企劃與執行協調工作。
‧負責本義工隊協助社區之各項社區計劃之資源統合與企劃提案討論。
總務組
‧負責本義工隊之各項財務支出統整與管理。
文宣組
‧負責製作本義工隊之各項社區文化活動及理念、執行過程及成果宣傳,內容包含平面及網頁製作等。
活動執行組
‧負責執行各項規劃之社區文化及學習活動。

3.輪值排班與年度考核獎勵
為使工作隊落實服務與永續經營,除了因應各項社區相關活動與計畫外,在平時須輪值排班來為持工作隊的基本運作。此外,對於表現傑出的義工隊成員,擬於每年度定期公開表揚,以鼓勵義工隊成員的辛勞。
(2)辦理社區資源調查
1.社區資源調查課程培訓
為使義工們瞭解社區資源的調查方式,在活動前先舉辦課程培訓,讓調查的成果成為可用的資源。

2.配合暑期大專生返鄉
年輕人為社區未來發展的主要核心,可利用暑期空閒,有計畫的拉攏年輕人參與社區資源調查活動,一方面認識家園,一方面培養對社區總體意識的認同感。

3.社區資源調查活動
在社區調查的過程中,可將資源大致上分為「人」、「事」、「物」、等等不同的三個主題,藉由「人」的調查,瞭解「事」的來源,在進一步挖掘「物」的存在:
●人:包括所在的社區總人數、人口的資料(姓名、性別、年齡、學歷、工作、特長…)、傑出人物(政治人物、藝術家、耆老…)……、等等,並且針對其中具有特殊專長或者是需要深入訪調的特定對象留下記,以便於我們排定計畫進行下階段深層訪談的工作。
●事:在進行完人的查訪後,便可著手進行「事」的查訪。藉由人的敘述,紀錄與社區相關的文化活動,以及社區的歷史。
●物:凡走過必留下腳印,凡做過必留下記錄,藉由「事」的調查,必能瞭解文化或歲月所留下的痕跡。為避免記錄的雜亂,可以簡單將「物」區分為「自然物」與「人工物」,記錄年代、位置、保存狀況等等。

4.資源調查成果彙整
將資源調查的成果,整理成冊,並利用數位儲存的方式,為之後的社區導覽圖以及相關的社區刊物的製作,留下可參考的資料。

二、中程目標:
(1)人才培訓
義和村裡較年輕的中生代居民在每日辛勤的工作之餘,仍然著心於社區未來的發展。因此在彼此的閒敘中談及他們對社區的願景,希望在以農為本的義和村裡能夠有別於以往的農村型態,在台灣加入WTO開始與世界競爭後,也能夠在生活品質上有部分的改變,使的義和村更加豐富。
1、農村文化人才培訓:
本社區的義工有社區發展協會,都是推動社區營造工作後才發揮功能後才成立的,組織性及動員力佳,對於熱心義工,社區發展協會也會適時給予獎勵。人才培訓囿於經費,平時義工培訓工作稍嫌不足,本計畫將以現有組織團隊為主體,施以相關課程的講習及訓練。田調、社區刊物製作及編輯、社區導覽及繪製社區導覽圖研習、舞獅隊的交流活動與再學習、辦理系列講座、座談、觀摩、社區媽媽教室、社區守望相助、電腦研習、烹飪研習、社區永續經營管理等研習、社區組織經驗交流等項目的人才培訓,以社區居民及大專生為主體,並由義和社區發展協會主導。以傳統種植及傳統文化為主,記錄、研發、推廣、輔導。

2、農民再教育:
蔬菜研習班、有機肥製作研習、農藥安全使用及病蟲害防治、參觀優良社區及農改場。

3、一般研習課程:
由社區發展協會的組織成員主動參與人才培訓相關活動的策劃與執行,同時吸引更多的村民以及親友加入各項活動內容。活動內容簡述如下:
(一)田調、社區刊物製作及編輯、繪製社區導覽圖研習:
社區義工組織將田野調查結果彙整為有系統的資料庫後再由社區青年志工將其製作成社區導覽圖,同時外聘講師為義工與志工們做指導和新知訊的傳遞。
(二)舞獅隊的交流活動與再學習:
辦理善於在廟會活動中表演的舞獅隊配合社區中的武術團隊與其他縣市團體的交流。
(三)系列講座、座談、觀摩:
外聘講師為社區民眾做新知訊專題的演說。內容為與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的各項新知。
(四)社區媽媽教室:
徵募社區裡的婦女組織社區媽媽教室,定期舉辦烹飪、舞蹈、插花等一般家庭活動已熱絡村中往來。
(五)電腦研習:
借用僑和國小的電腦教室並外聘講師教導有心學習電腦技能的村民。使村中熟悉電腦使用技巧的民眾增加,以跟上未來潮流。
(六)社區導覽:
培訓社區導覽人才。義和村中有許多歷史悠久、內含豐富文化價值且?為人知的古厝;同時搭配村中的產業,有:稻米、包心菜、甘籃菜、蒜頭、花生、及葉菜類、蕃茄栽培等可供介紹作為社區導覽的項目之一。

(2)社區文化導覽圖及社區刊物編印
透過社區志工資料的收集和青年志工資料彙整所產生之社區導覽圖,可做為將來參觀義和村的外來民眾的一項工具;同時可利用該資訊彙整而做出有系統及內容的社區性刊物,如社區報;將上述資訊以數位化處理作為永久性的寶藏;並可在村中尋找公共空間,將所有資料依報紙刊物或數位化的放映等方式在此完全呈現給每位村民,並以供村民和外來民眾借閱及觀賞。另外,在此公共空間裡亦可有擺設從古厝中所發掘的各種寶藏,如各式各樣的古早器皿和已遭淘汰的農用工具等,以作為後代教學之用途。
(3)成立社區數位生活館
1. 數位生活館設置規劃:
(1) 義和社區的故事—
透過收集的文獻資料,及邀集社區民眾提供珍藏之照片,翻拍或加洗成放大照片懸掛於活動中心內外牆面上,讓民眾可以從照片中了解義和社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 義和生活展現--
將社區研習活動中,或民眾自己創作,具藝術價值之作品,於活動中心展示。一方面讓民眾有展現自己才藝的空間,另方面可以美化活動中心,鼓勵民眾重視文化藝術活動及創作,培養文化氣質。

(3) 義和的萬事通—
於活動中心設置一台電腦,可撥接上網,並將首頁設定在「義和社區網頁」,讓民眾可以透過電腦上網瀏覽義和社區有關的各項訊息,並可連結到其它網站,查詢各項資訊。也透過電腦的傳達,讓其成為社區訊息的交換站。
2.設置義和社區網站
建置方式:委託相關資訊管理公司網站合作,設計規劃社區專屬網站,並由該公司及社區志工共同策劃、資料更新及維護。

三、遠程目標
(1)成果展示
1.社區刊物印製及成果展
●定期編印社區刊物並宣傳社區活動及介紹
●結合資源調查將社區古老文物收集彙整,舉行老照片.老農具
及文物展覽,提供為社區文物的教材
●編印社區農村文化導覽圖及旅遊路線圖

(2)發展精緻農業
1.精緻農業參觀及成果展
●推廣本社區各種蔬菜及特產、輔助鄉土教學
●日葵花祭、良質米參觀及推廣有機農業的觀念及培訓推廣
2.邁向無污染產業的農村觀光休閒發展希望工程
●透過全村的集思廣益將當前農業發展困境轉化為未來希望
●進行各種計畫性的種子農戶培訓「點」計畫
●將成功的種子點連接成整體的文化資產「線」並開展成「面」
3.逐漸造成離鄉就業青年的回流
●利用觀光休閒的文化產業形態來改造原本勞力密集的農業體質
●透過更多更為適當的就業機會吸引年輕人回流到農村
●運用高密度的藝文活動和卓越的天然環境吸引外來訪客與住戶

(3)農業嘉年華會---參考附件一
●推動本社區之溫室蔬菜、特產、農業及文化其他活動。
●協助本學區小學之鄉土教學
●發動本社區各社團及各階層民眾參與本次活動藉以宣揚本區特色
●架起與外界溝通的橋樑,使外界人士瞭解參觀義和社區

活動特色
1. 結合社區內組織、發截社區文化特色資源,結合專家學者、社區組織、社區居民,擇定社區營造議題,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工作。
2.推動以社區資源為學習內容、社區生活為學習場域、社區人才為學習對象的社區學習。
3.建立學校、社區、家長座談會,社區運動會,農村文化向下紮根,共同解決社區議題的合作機制,推動「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營造點規劃。
4.辦理系列講座、座談、觀摩。

預期效益
1.凝聚社區居民共同意識,達成社區「生命共同體」的目標。
2.以文化包裝振興地方特色產業,活化社區生活,推廣地方特色文化。
3.為社區生活留下記錄,帶動其他社區居民關心社區各項議題。
4.配合學校鄉土教學,使農村文化向下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