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莿桐鄉埔尾社區

  • 發布單位:文化觀光處
  • 資料來源:文化處

有情、有意再出發-莿桐‧油車新家鄉
  埔尾社區是一個剛開始想要做營造的村落,對於社區營造到底在作什麼也只有初步的概念,對於許多社造的理念營有待更進一步的觀念溝通與共識凝聚,對社區未來的方向與願景也有待更多的討論與實踐。然而,對於居民期待社區可以做些什麼的的願力、熱誠之下,本計以對社區有情、夥伴有意的志工為營造的基礎點,藉由社區居民對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期望(原本閒置的活動中心)與親手塑造社區景觀的想法,擾動願意為社區出力的意願,透並過社區資源調查與社區人才培訓找尋更多認同社區的夥伴並更進一步認識社區的資源,此外,更將社區相關資料建立數位檔案、成立數位生活館,讓這些資料可以成為社區往後繼續發展的基礎資料,也創造社更多讓居民認同並參與社區的機會。

  在傳統農村社會的觀念中,社區建設同等於水溝加蓋、造橋、鋪路的工程,然而,除了這些,社區居民可以自己做什麼呢?有麼方法可以讓居民在社區中生活得更愉快?埔尾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92年1月17日,社區成立了環保義工隊。然而面對共創居民的生活樂園而言,環保義工隊的成立只是對社區長久以來的社區議題進行第一步的行動而已。
埔尾社區的營造仍處於起步階段,也望藉由社區的擾動散佈更多願意為社區付出的種仔,凝聚社區居民共識,建立社區的基礎資料,成為社區營造啟動的第一步。

推動社區營造的目標

(一) 尋找社區之光:
尋找社區的資源、社區的寶貝,讓社區的人可以認同社區,以居住在社區為榮,並將這些資源納為社區營造的基礎(並建立數位資料),以此協助社區接下來所要邁開的營造腳步。
(二) 凝聚有義之士:
社區營造的經驗中,在社區營造之初,一開始就願意出來為社區做事的人並不會很多,但往往發現就是這些人可以協助社區踏出營造的腳步。因此埔尾村在投入社造的初期,也必須尋找並凝聚願意為社區努力的有義之士,也就是肯為社區努力的「憨人」。
(三) 培育社區之力:
從理念的溝通、技巧的學習(包括)、感情的交流等著手,並凝聚更多社區居民的共識,培育整個埔尾社區營造的力量。
(四) 開創社區之機:
透過社區的擾動、意見的徵詢的,讓更多的居民可以認同自己居住的地方,並共同開創社區改變的機會。

社區簡介
  雲林縣莿桐鄉埔尾村原屬於台南州斗六郡油車庄油車部落,後為避免地名與西螺鎮油車混淆,而將行政地名改為埔尾村。

  雖然還沒進行仔細的調查,埔尾村中有部分的社區資源已被初步瞭解,包括願意為社區環境努力的環保志工隊、守戶大樹家園的林游快老太太、廣結善緣的有機農業、社區綠色隧道、守護村民的天后宮及相信社區是大家的居民心情,然而除了這些初步的瞭解外,埔尾社區中有更多的資源與活力正等待更進一步的發掘:
(一) 社區資源現況(包含人、文化、自然、生產及景觀資源)
1. 人的資源:
相較於莿桐鄉其它村落而言埔尾村人口較少,僅有1707人,和一般傳統村聚落年齡結構相仿,以老年人居多,中、壯年人大部分外出或到鄰近斗六市或莿桐鎮上工作,村落中的小朋友至相鄰的大美國小就學,國中則需外出到莿桐鎮上就學。

社區目前既有的資源包括有:
a.服務性質的團體:長壽俱樂部,以服務社區老人為主;長青服務隊則為擴大社區愛服務鄰近地區,照顧社區老人的團體;環保義工則以社區環境清潔、美化為志,發揮個人的社區愛,落實再社區環境整理的團隊;
b.社區團體包括:
*獅陣:目前約有40人,每到社區公廟天后宮廟會時就會有一群獅陣的成員出來練習,期望給社區虔誠的信仰更多的支持;
*大鼓陣:大鼓陣為配合廟會活動的開路鼓,目前約有10人,廟會活動他們是所有隊伍的前鋒;
*元極舞班:元極舞班目前有12人,以社區媽媽為主的休閒娛樂社團,閒暇之餘在社區中練習健身並聯絡居民感情;
*社區槌球隊:是社區目前最活絡的團體,以打槌球健身為主,由居民陳長璋先生提供私人土地,為社區居民共同練球娛樂的場所。

c.鄰近社區資源:大美國小、莿桐國中。

除了以上,社區有部分珍貴的人文資源已被逐漸發現:
(1)社區環境努力的環保志工隊
埔尾社區環保志工隊成立於92年1月17日,目前加入的隊員約有20人,每個月舉行2次的共同清掃,居民集合自己的力量,希望再造美麗舒適的環境。然而社區中已經七十多歲的藍居才先生,每次的共同清掃過後總是油他負責義工隊的點心,他說:年紀大了比較沒辦法做出力的工作,就讓負責點心,大家一起來社區才會更好!

守戶大樹家園的林游快老太太
林游快老太太在雲51線道上的大榕樹下,年輕時的林老太太獨自一人種下榕樹(現已50年),居住在榕樹下的矮房子,獨自一人撫養小孩,等著在南洋打仗的丈夫。丈夫回來了、小孩長大了、樹也老了,當年親手種下小樹,漸漸地大樹成為當地的地標,並發展成社區交怡與聯絡感情的空間。隨著時空的變化,老樹面臨道路拓寬的危機,林游快老太太卻仍守護著大樹希望保留間牽繫民成長記憶的老榕樹。

社區急先鋒-黃叔筠村長
土生土長的黃叔筠由於嫁的也是「油車人」,56歲的她,在油車也已經居住56年,面對土地與油車的居民,她有著深深的情感。黃叔筠當選村長之後並沒有擊敗對手的喜悅,面對的卻是如當村長的壓力,她笑著說:選完之後都不敢見人,在家昏睡了兩天。在居民的提醒之下他開始號召村民從環境清潔著手,希望社區一起動起來,營造一個舒適生活的油車。

2. 文化資源
(1)油車信仰-天后宮
油車居民的主要精神信仰為聚落中唯一個公廟-天后宮,建於民國十五年,供奉的主神天上聖母為早期由麥寮分香而來。油車居民對於媽祖信仰非常虔誠,也認為媽祖保佑村莊順遂,因此,堅持只有一間公廟的共識,也透露出地方居民愛鄉、愛人的心情凝聚。

千軍萬馬守護者-五營
聚落中,東營張將軍;南營蕭將軍;西營劉將軍;北營連將軍;中營為太子;擁有千軍萬馬的「五營」守戶在聚落外圍,居民相信鬼魅會因五營的防禦而不能進入社區,而長保聚落平安。
對傳統農具的情感
由於農業一直是聚落經濟的主要來源,走過台灣經濟起飛、現代化的更替之後,對於早期每天所使用、賴以養家維生的農務工具,居民對它有著比一般人更深的情感,這些農具對於以務農為主的居民而言,所代表的是努力為家打拼的記憶,對整個社會而言,卻是早期農民為社會貢獻,帶領台灣邁向工業的見證。早期農具在埔尾社區中處處可見,雖然早已功成身退,但居民仍是小心的存放著,亦顯示了惜物的感情。

3. 自然資源
(1)社區中的小河-灌溉水渠
陽光、空氣、水,對於農村而言,「水」牽繫著聚落發展的命脈,因此對於水的重視,也自是份外珍貴。除貫穿聚落的水圳之外,往往在每戶人家前可看到水幫浦,形成不同一班社區的水域空間。
(2)農村自然景觀
徐徐的和風,遍地的綠意,埔尾社區和很多農村社區一般有類似的社區景觀,如何將它塑造成不同一般聚落的特色,埔尾村民仍有一段尋找社區特色與共識的過程等待突破。

4.產業資源
埔尾社區的產業多為一及產業,種植稻米、楊桃、花生、西施柚、楊桃、稻米、青椒、玉米、天堂鳥、蕃薯、蒜頭等種類多樣,各種作物的產業知識則需在往後更進一步的資源調查與整理。此外埔尾社區有合作農場、產銷班及有機農業的產業特色。

(1)合作農場、產銷班
油車合作農場,為社區內水果共同經營班集貨場,由農委會、農林廳、雲林縣政府、台南區農改場、莿桐鄉公所共同輔導。另外以合作社方式經營的碾米場,亦為社區內較屬公共經營的產業。

(2)有機農場
「唯有推廣有機才能保持地利,讓農地永續經營。」的概念下,社區中部分農民開始嚐試有機種植,包括香蕉、山藥、山蘇,楊桃、火龍果等,他們推動有機的動機不是為了生機飲食,而是為台灣多保留一塊有生機的土地。

(3)育苗場
埔尾社區有兩種育苗場,一為大成育苗場,專為景觀植物育苗。一為一般農村最為需要的稻苗育苗場,一片一片的稻苗孕育,就從這裡開始。

以上是目前所知的社區產業資源,但社區還有更多等待被發覺的產業與知識需做進一步的訪問與調查。

5.景觀資源
(1)綠色隧道、社區綠景觀
綠色的稻田、農作物、圍繞在村落邊緣的大樹塑造了社區不同的綠景觀,再加上社區內一條種植芒果樹的綠色隧道,堪稱是「油車綠社區」。

(2)糖廠火車鐵路
由於早期製糖的需求,往往鄉村種植甘蔗,交給糖廠(斗六糖廠)製成一包包家庭所需的糖,每當甘蔗收成的時候,總會聽到五分火車緩緩駛過的聲音,遇到十字路口則鳴笛警示路人。現在這條五分車路線已經停駛了,鐵軌與相關的號誌形成了特殊的空間景觀,充滿農人對「插甘蔗」的記憶。

(3)純樸三合院與巷弄
在埔尾社區中常常可見新穎的三合院,為什麼是新穎呢?居民因愛惜自己居住的地方,愛惜對三合院的記憶,總是將三合院清理乾淨,或者刷上新油漆,姑且不論對建築物保存的理論方法,但這已顯示居民對三合院的重視與愛護。
埔尾社區有一條彎曲巷弄,因為彎彎曲曲,看不到巷弄的整個面貌,只能看到一段,所以居民稱這裡為「九彎十八轉」,因為位在聚落的邊緣,彎曲巷弄配合一邊為聚落一邊為聚落外的產業空間,形成有趣的空間景觀。

(二)辦理活動內容
埔尾社區是一個剛開始想要做營造的村落,對於社區營造到底在作什麼也只有初步的概念,對於許多社造的理念營有待更進一步的觀念溝通與共識凝聚,對社區未來的方向與願景也有待更多的討論與實踐。
然而,對於居民期待社區可以做些什麼的的願力、熱誠之下,本計以對社區有情、夥伴有意的志工為營造的基礎點,藉由社區居民對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期望(原本閒置的活動中心)與親手塑造社區景觀的想法,擾動願意為社區出力的意願,透並過社區資源調查與社區人才培訓找尋更多認同社區的夥伴並更進一步認識社區的資源,此外,更將社區相關資料建立數位檔案、成立數位生活館,讓這些資料可以成為社區往後繼續發展的基礎資料,也創造社更多讓居民認同並參與社區的機會。

社區資源調查
目錄
一、社區簡介 P.3

二、人的資源

2.1服務性質的團體
﹝1﹞老人會 P.5
﹝2﹞長青服務隊 P.7
﹝3﹞環保義工 P.8

2.2社區團體
﹝1﹞武館、獅陣 P.10
﹝2﹞大鼓陣 P.11
﹝3﹞媽媽教室、元極舞班、廚餘回收 P.12
﹝4﹞社區槌球隊 P.14

2.3鄰近的中小學
﹝1﹞大美國小 P.15
﹝2﹞莿桐國中 P.15

2.4 社區人物專訪
﹝1﹞守戶大樹家園 林游快老太太 P.16
﹝2﹞社區急先鋒 黃俶筠村長 P.17
﹝3﹞天后宮主委專訪 莊永灝 先生 P.18
﹝4﹞發展協會總幹事 張雄先生 P.19
﹝5﹞農特產:山蘇 姚后中先生 P.20
﹝6﹞濟世藥草:補血草 黃俶筠理事長 P.21







﹝7﹞國蘭栽培闖出一片天 林炳烈、林宏波先生 P.22
﹝8﹞特產水果羊乃榕 林倚因先生 P.23
﹝9﹞環保模範義工 林進興先生 P.24
﹝10﹞茂谷柑園 莊永灝先生 P.25
﹝11﹞天后宮筆生 林振村先生 P.26
﹝12﹞採蜜即景 張轟嚴、劉淑麗夫婦 P.27

三、文化資源
﹝1﹞油車信仰-天后宮 P.28
﹝2﹞千軍萬馬守護者-五營 P.33
﹝3﹞土地公廟 P.34
﹝4﹞誦經團 P.35
﹝5﹞對傳統農具的情感 P.36

四、自然資源
﹝1﹞社區中的灌溉水渠 P.37
﹝2﹞農村自然景觀 P.38

五、產業資源
﹝1﹞合作農場、產銷班 P.39
﹝2﹞有機農場 P.40

六、景觀資源
﹝1﹞綠色隧道、社區綠景觀 P.42
﹝2﹞糖廠火車鐵路 P.43
﹝3﹞純樸三合院與巷弄 P.44
﹝4﹞自然生態 P.45
﹝5﹞水患的終結者-泰山石敢當 P.46

七、未來展望 P.47



一、埔尾社區簡介:
(受訪人一林清標、林飛龍、張水龍、籃居財、張英芳、籃聰吉、張素卿)

雲林縣莿桐鄉埔尾村,日據時代地名為「油車」,相傳清朝及日據時代,本村大部分農民都經營製造花生油而得其名,光復後,我政府於國民卅五年實行全台行政區域重新調整,原屬於台南州斗六郡之油車,使改隸為雲林縣莿桐鄉。據村裡幾位耆老的訪談中,獲知當時我村以“油車”之地名向政府單位正式申請定名,但因二崙鄉也以其所轄之一村落油車捷足登名在先,而一縣之內不容有二處同地名,因此,只好以埔尾一名正式登錄。

埔尾村目前劃成六個部落如下:溪埔仔、頂庄、大庄(本庄)、西邊竹圍仔、十八戶仔、奇力新仔榮橋頭等六個部落。

至於溪埔仔:仍是過去此區域大部分為河床地,後來有人居住成了部落而稱之為溪埔仔。至於頂庄為雲51與雲53之間自成部落,又位於本村之東邊,故以頂庄稱之。

大庄(本庄):因其地理位置處於本村之中央,就居住人口較為集中且眾多,因此,稱之大庄(本庄)。

而西邊竹圍仔:據本村籃聰吉、張素卿夫婦表示,先前其籃姓祖先最先定居於此。據了解,古時候富有人家,為防被發現其住所而遭偷遭搶,故其住處四周,種植竹子讓它長大成林,構成掩蔽之作用,因此,從遠處望去,只能看到有如竹林圍牆四周環繞,而見不到住戶人家,久而久之,形成一處部落,稱為竹圍仔。又因竹圍仔內住戶位於我村之西邊,故就定名為西邊竹圍仔,而延用至今,即西邊竹圍仔之由來。






十八戶仔:位於本村南方,往斗六方向一處,昔日本村耆老籃居財之田地。由建商改建成公寓住戶,當初只404建十八戶,也是我村最早之公寓部落,因此稱之為十入戶仔。



奇力新仔:奇力新原為一家電子公司,且為最早設在我村之工廠,因其位置正好位於我村與斗六轄區長安里交界處,位置偏避,不久之後,吸引不少外地人到此廠就業,而此區公寓也在民國60年左右陸續完成,但此一部落住戶,大都來自外地鄉鎮,因此自成所謂奇力新部落。













二、人的資源
2.1服務性質的團體

﹝1﹞老人會

正式名稱:埔尾社區長青俱樂部
成立日期:民國68年11月5日
歷任會長:鐘日鐘會長、莊丙丁莊會長、廖天助廖會長
現任第六屆會長:林清標先生
會員資格:本社區居民年滿60歲,或外地人士認同本會宗旨年滿
60歲者。但本著活化組織成員結構,適度地開放認同本會宗旨而未滿60歲者,本地或外地居民加入成為正式的成員。
會員人數:160人
贊助會員:20人
主要活動:每年2次的慶生會,分為春夏季及秋冬季2次
組織架構:設有會長一名,總務一名,幾位組長及各組成員,贊助會員等。
活動經費:每次活動皆向各成員酌收基本費,其餘不足部分則向上級申請補助或由本村樂善人士捐助。

埔尾社區長青俱樂部在本社區為大部分老人們交流、出外參觀聯誼主要活動,借著社團活動,分享生活點滴,創造共同美好回憶,感受彼此的熱情,生活也就多了許多樂趣。









埔尾社區的人口有高齡化的現象,在村內的人口大多是50歲左右,對於俱樂部的重視程度,遠比其他社區來的要高出許多。

社團本身有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人溺己溺的觀念,充分發揮著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以會長為表率,平素會員遇有急難事故時,必定前往探望、關切。據前會長廖天助廖會長告知,社團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也常舉辦到四處觀摩、學習的活動,也有機會一起出外散心。此外在平常時候,會長也時常關心各位成員的安全,一一照料各位老人家的安全,深怕有任何的閃失,相當的仔細。





老人會餐聚即景



﹝2﹞長青志願服務隊

埔尾社區的長青志願服務隊,緣起於當時雲林縣政府社會科科長張琛先生的推動下,於民國72年籌畫並且成立。

此服務隊創辦的目的,主要是針對地方上一些貧困無依、生活潦倒的老人家們,給予物質上的幫助以及精神上的慰問。該隊於服務期間內,幫助了不少需要協助與慰問的老人家們。

當初成立的召集人為本社區的陳長璋先生,在成立之初,負責推動活動的各個項目,從人員的召集到與縣政府的接洽配合,不遺餘力、勤於奔走、不計酬勞的為社區中的老人家們帶來溫暖與定期的慰問及照顧。

召集人陳長璋先生,也於民國74年,接受省主席邱創煥先生表揚好人好事代表,也經常於西螺開會以及雲林縣文化局舉辦成果展,並且定期至南投中興新村教習授課。

目前服務隊的成員約有周義勇、李羊高等人,他們隊員們也是秉持著一顆熱誠的心,抱持著服務的精神,為社區無怨無悔的貢獻。
埔尾社區的長青志願服務隊,為當時長青俱樂部的分支服務隊,原先成立是僅限於服務雲林縣莿桐鄉,因其事蹟顯著,被當時地方傳為佳話,也影響了其他鄉鎮的跟進。










﹝3﹞埔尾社區環保義工隊

成立源由:
社區環境衛生之維護,倚賴鄉公所的清潔隊每日的清運,但只是清除自家的垃圾,對於整個社區外貌的環境髒亂仍很難根治,再加上嘉南大圳堤岸長年遭人違法傾倒廢棄物,使得整個堤岸有如垃圾場般,實在有礙觀瞻,現任村長黃俶筠女士有鑑於此,其在就任之初,即有籌組環保義工隊之構想,以結合社區力量,共同來消除髒亂,對抗不法傾倒者,喚起社區美化意識,共同創造一個乾淨的家園。














工作重點:

環保義工對每個月出動兩次,每次四小時,共同走出戶外,打掃社區環境衛生,清潔社區髒亂的死角,以其拋磚引玉的目的,促成更多的社區居民共同參與,讓整個社區的居民,人人作環保、關懷社區,大家團結一心,共同創造乾淨美好的家園。




組織結構:
目前隊員有21人,設有召集人、隊長、隊員。召集人暫時由黃俶筠理事長擔任。






2.2社區團體

﹝1﹞武館 受訪人:現任第六屆老人會會長林清標先生

目前埔尾村全體五館人員,其所習武藝,全為已故〝重〞老〈林進重老前輩〉傳授下來,因民國40-50年代,本村盛行習武之風,當時「重老」正好從外地拜師學藝,習得一身好武藝,即開始義務傳授武藝給本村之弟子,現由其第一代大徒弟林登貴先生掌任館長,在第一代徒弟中有:林清標、林振村、塗清涼、廖天助、林清原等,同心協力的帶動下繼續傳承下來。

獅陣

本村獅陣亦是已故「重老」一手傳授下來,至今已傳受到第三代徒弟,人數約50人左右,平實獅陣為本村天后宮廟會、節慶之表演助興陣頭,一年當中也多次代表天后宮,前往贊助友宮廟會節慶之陣頭,成熟的演技深獲村民的贊許。

















﹝2﹞大鼓陣

埔尾社區的大鼓陣成立於約15年前,成員則大都是本村武館的年老成員,年齡大約50上下。在成立以來,成員或增或減至今一共6名成員,現今由前老人會會長廖會長天助先生擔任總教練的職位,但據廖老先生的說法擔任這個位子,最大的收穫是在表演時,精神上的滿足吧!

大鼓陣隸屬於天后宮,一般支出及所有器材,皆由天后宮支出,平時活動之前,會在廟前練習調子,其主要活動為配合天后宮各種活動例如:出巡、廟會或是鄰近村里舉辦節慶等,參與其中來配合活動進行,具有相當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

自民國77年成立大鼓陣,一直是由村中的陳德祿老先生,擔任率領大鼓陣的各個成員的職務,後來因身體違和而不便擔任,改由現任隊長廖天助先生擔任至今。










﹝3﹞媽媽教室

提到了媽媽教室就不能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黃阿香,媽媽教室的成立與阿香有著極大的關係,一切的活動都與莿桐鄉農會家政班的活動有關。

媽媽教室成立的當初,以義務服務埔尾社區活動中心附設托兒所為主,主要是有聚餐相關活動就召集社區內的媽媽,一起幫小朋友準備餐點。

後來是因為召集人黃阿香的夫婿林茂盛在農會上班,黃阿香就接觸到農會的家政班。經由黃阿香的推廣,慢慢的把農會的相關活動引進社區內,媽媽教室的成員才接觸許多農會家政班的活動,而其活動內容也在社區內得以進行,與家政相關的課程、活動都有舉辦。

媽媽教室的活動內容包含親子教育、家長聚會、烹飪、婆媳關係,對於媽媽們的成長有十分正面的成效,讓社區內的媽媽們學到了許多家政的相關知識。

另外本村還有元極舞研習。元極舞班成立之初,是由江美蓮女士及張淑惠女士兩位熱心的教導,而目前在黃阿香小姐的盡力推廣下,成立至今已有2-3年,目前元極舞組員有十二名左右,每天晚上八點左右,在張素貞小姐之住所前曬穀場練習。










廚餘回收

媽媽教室召集人黃阿香,極力推廣廚餘回收,資源再利用觀念,目前漸漸地被社區媽媽的認同,這項工作,我社區營造計畫中,也列入將來一項工作計畫。平時黃阿香夫婦會在鄰近的學校,放置廚餘回收桶,並定時到學校回收,為了怕廚餘囤積時形成惡臭,黃阿香在廚餘中會加入糖蜜來除臭,等到桶子滿了再一起回收。
由於從事有機蔬果的種植,學到了如何把廚餘用於有機蔬果的施肥,黃阿香她說一開始會先將廚餘液體漏出,就成為的現成液肥。等到液體漏光,其餘剩下的渣,再收集成堆便成了堆肥了。
廚餘回收本身會讓人覺得有些骯髒,但是以環保而言,卻有著相當大的貢獻,一方面能解決廚餘造成的環保問題,另一方面也避免使用過多的化學肥料,造成後代環保上的後遺症,也避免過多資源的浪費,終究是利多的好事一件,絕對值得大家共同來大力推動。


















﹝4﹞社區槌球隊

埔尾社區的槌球隊成立於民國76年,當時成立時的緣由是因為雲林縣政府的促成,再加上張榮味議長的推動下完成的,主要是推廣全民運動以及身心健康能夠落實於各個角落。
成立之初的成員有11人,召集人陳長璋,隊員陳明傳、李羊高、張武德、沈齊、莊丙丁、莊廖分、高興、鍾錦英、吳炳洲、塗清涼等人。
活動的時間約在每天傍晚三點半至四點集合,活動至夕陽西下,其球具為雲林縣政府補助,社區的槌球隊還經常與鄰近地區的舉辦邀請賽,進而切磋球技與情感交流,和樂融融的現象是經常可見的。
社區槌球隊更經常參加各項槌球比賽,代表埔尾社區參賽,屢次斬獲佳績,拔得頭籌,屢獲獎牌,為社區增添碩大的光榮。














2.3鄰近的中小學
﹝1﹞ 大美國小





﹝2﹞ 莿桐國中




2.4 社區人物專訪
﹝1﹞守護大樹家園的林游快老太太

林游快老太太在雲51線道上的大榕樹下,年輕時的林老太太獨自一一種植榕樹(現今已50年),居住在榕樹下的矮房子,獨自一人扶養小孩,等著在南洋打仗的丈夫。丈夫回來了、小孩長大了、榕樹也老了,當年親手種下小樹,漸漸地大榕樹成為當地的地標,並發展成社區交誼與連絡感情的空間。隨著時空的變化,老樹面臨道路拓寬的危機,林游快老太太卻仍守護著大榕樹希望保留間牽繫民成長記憶的老榕樹。

林游快老太太:「這顆大榕樹游原本的小樹苗成長為當地的路標,許多駕駛人與鄉民都以大榕樹為標誌,常到店裡聊天、消費解悶,嚴然將雜貨舖當成另一活動、聯誼場所,她認為道路拓寬有社會與交通發展的實質意義,但更希望老樹長存,保留年長的莿桐鄉民對成長的記憶。」







﹝2﹞社區急先鋒-黃叔筠村長

「有情有意再出發」埔尾社區的人情味,總是那樣的濃厚,在與村長專訪中,她說出了自己擔任村長的甘苦談,其中為村民服務與奔走,莫過於是她目前任內最快樂的工作了。從接觸到文化局的社區再造工作任務後,黃村長本著是社區發展總體營造的理事長一職,時時刻刻地總是為鄰里奔波,無怨無悔、熱心辛勤地付出。從資源的調查開始,到社區人才的尋覓,以及活動中心二樓展覽室的籌畫,再到口袋公園預定地的籌備與規劃,這般的辛勞,不是在位人不能體會的,其中村長還是很感謝他的家人在背後默默地支持、陪伴著她,讓他無後顧之憂的為社區付出。最後,仍然是希望社區能有更好的未來與展望,村民們每個健健康康,生活安定且無憂無慮,讓埔尾社區的光芒與愛緩緩的加溫!





















﹝3﹞天后宮主委專訪:莊永灝 先生

以往天后宮主委是由村民投票產生,而這一任期改為由鄰長向鄰內居民詢問意願而推薦,候選人一一再向聖母娘娘擲筊決定,而莊永灝先生就是在這樣的的方式下所選出的,擺脫過去因派系或人情關係而影響選舉主委的客觀性,也因為如此,所以莊主委認為天后宮是村民的信仰中心,不應該有黨派之分的,大家應團結和諧為社區爭取福利,創造社區的新契機。如遇問題或公共政策要解決時,則以開會方式表決決定,如果有人還有意見,主委常說:「有什麼問題你去跟聖母說,我做事都是向聖母負責的」,主委做事都是如此公平公正的。

天后宮主任委員會成員有:管理委員、副主委〈主委指派〉、常任監事、監事委員......等18名,任期為四年,皆為義務為天后宮犧牲奉獻,沒有領薪資的,管理範圍包含天后宮和土地公廟〈福德宮〉。












﹝4﹞張雄總幹事專訪

張總幹事原本事旅遊事業,工作性質本身就相當忙碌,並不太適合再接手其它職位,但是由黃叔筠村長在去年11月份當選後,就再三拜託張雄總幹事,擔任埔尾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的職務。看到黃村長如此誠心誠意的請求拜託,總幹事也不好再推辭,想到自己也是土生土長的埔尾人,本著為鄉里服務的精神,也就接下了總幹事的職務。

而對於埔尾社區營造的遠景,總幹事有著築夢踏實、有夢最美的想法。由於埔尾許多的公共硬體設施多已破舊,希望藉社區營造來將老舊的設施加以改善。為了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衝擊,期望未來能將埔尾農業轉型,除了導入國人越來越重視的觀光休閒之外,也能提供學生能親身體驗農村生活的「教育農場」,藉此也可將埔尾純樸的農村生活完整而妥善的保存下來。











﹝5﹞農特產:山蘇栽作 受訪人姚后中

當初因看好有機蔬菜未來的市場,而山蘇是一種沒有蟲害的高經濟價值的蔬菜,在成長的過程中不需使用農藥,完全以有機肥料栽作,營養高,極受餐廳業者之喜好,當時姚先生就在莿桐農會技術指導下,開始從事栽種,目前其本人之兄弟種植總面積約有一公頃,而他本人亦栽作面積約3分地左右,完全採用網室栽作,目前也開始採收,供應市場需求。















﹝6﹞濟世藥草:補血草 受訪人本會理事長黃俶筠

此種藥草,專治糖尿病,尿酸等症狀,為黃理事長自外地引進種植於山蘇園內。此藥草黃理事長完全免費贈送給患有糖尿病、尿酸者的村民,自由採摘。據黃理事長告知,有很多人因服用這種藥草而治癒,黃理事長也將他視為濟世藥草。

















﹝6﹞國蘭栽培闖出一片天 受訪人:林炳烈、林宏波先生

林宏波先生目前擔任莿桐鄉後備軍人輔導中心秘書,也是村裡推崇的青年才俊。據林宏波表示,在民國80年間,其堂兄林炳烈由竹山鎮桶頭地方一位友人指導下,開始從事種植蘭花。之後兩堂兄弟彼此技術切磋,又在中華民國蘭友會產銷輔導下,除了引進成熟先進的栽培技術之外,再加上多年來研究心得,終於種植成功。目前擴及本村有陳丁泉、卓新丁、林萬來等多位人士加入種植,總種植面積約達2公頃。除此之外,林先生不惜斥資二仟萬元擴充蘭園設施,種出極高品質的國蘭,直接銷售日本、韓國等地區,每年為國家賺取不少的外匯。










﹝8﹞新興特產水果:羊乃榕 受訪人林倚因先生

羊乃榕又名牛奶埔,土話稱為土山芭樂,這種水果對於一些文明病,如高血壓、尿酸、腸胃病等,長期使用這些水果,對抗所謂文明病會有預期的療效。就在三年前,林倚因先生開始種植,目前尚未進入量產,但以未來的市場需求看來,林倚因預料將是一瑱榮景。林倚因同時表示,他將來要專做苗種栽培,以銷售各地。













﹝9﹞環保模範義工-林進興先生

林進興老先生自台灣機械公司高雄廠之後,選擇做終身職環保義工,為社區盡一份心力。老先生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十幾年來,清晨傍晚外出撿拾破銅爛鐵、報章紙器類之廢棄物,自行從中分類挑選可利用之物品再賣給古物商,所得之錢,悉數捐獻給慈濟機構做善事。更難能可貴的幾年前老先生之夫人往生,而辦完其夫人喪事之後,老先生將所有的親朋好友所贈送的奠儀全部捐給慈濟機構,他這種天天行善,日日積德的義行,已成為我社區內人人敬仰的一位耆老。
























﹝10﹞有機茂谷柑栽種人-莊永灝先生

莊先生同時也是油車天后宮的第八屆主任委員,莊表示由於我國加入WTO之後,一些傳統的農業產物,已經漸漸沒落,如稻米、甘蔗等,而莊先生有鑑於此,改種其他較高經濟價值類的蔬菜,但求土地能夠永續利用。莊先生說:我個人完全使用有機肥料,因此他的茂谷柑比別人更加甜美。每逢莊先生的茂谷柑成熟時,一些識貨的中盤商,更是絡繹不絕前來採購。目前莊先生所種的柑橘類蔬果,總面積約1 公頃地,莊先生表示他的茂谷柑已打出品牌,因此,打算再擴大栽種。








﹝11﹞天后宮筆生〈廟祝〉-林振村先生

林振村先生服務天后宮遠從十幾歲起,至今早就超過30年頭,數十年來為本宮信徒,編排丁口戶數,並替信眾解答籤詩,任勞任怨,服務熱忱無比。除此之外,林振村先生經常自己掏腰包購買各種食材,加以烹調之後分享給前來廟口內談天論地的村民,獲得一致的好口碑。

由於林振村先生平易近人,熱心助人,常有村民或一些老前輩聚於廟口內,形成一股社區和樂景象。

在訪談當中,林振村先生表示,對贊助物品的村民如張紹仁、張李祝、莊永灝、張伍玉雲女士、籃居財、林坤堂、日福瓦斯行等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謝。








﹝12﹞養蜂人家-張轟嚴、劉淑麗夫婦

張轟嚴先生自幼年時期,就經常跟隨先父四處尋找蜜源,只有花木的地方,不管深山峻嶺,就是他們放置蜜蜂的最好地方。張先生長大之後,仍是繼承其父業為衣缽,為人忠厚老實,同時夫妻兩人也是虔誠的佛教徒,不會做偷工減料的行為,欺騙客戶,也因信譽遠播,識貨人來自全省各地,大量採購其蜂蜜、蜂王乳等產品,為張先生夫妻帶了一筆不少的商機收入。

夫妻倆可謂養蜂業之典範。張先生說:蜂蜜含有極高的微量礦物質,如鐵質、維他命C、B12等,對人類身體極有益的酸類營養劑。此外,蜂蜜對於人之補血、造血、退燒、解熱還有養顏美容等多項好處。

張先生表示,他的蜂蜜、蜂王乳道地純正,絕無摻加其他劣質物品魚目混珠,正因為張先生繼續養蜂為業,又在養蜂協會不斷提供飼養技術資訊,又張先生本身不斷的精研改進,從初期20箱,到目前的500箱的飼養倍數成長。由於要不斷尋找更好蜜源,所以必須經常移地而居,為此,夫婦兩人常笑稱自己是埔尾村的遊牧民族。。





三、文化資源
﹝1﹞天后宮

教別:道教
供奉主神:天上聖母
陪祀神明:觀音菩薩、玄天上帝、李元帥、三太子、福德正神、千里眼、順風耳
創建年代:民國十五年
翻修時間:1.民國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
2.民國五十三年翻修正殿
3.民國五十六年翻修穿廊
4.民國八十三年五月至十一月升高地基及全面翻修
5.民國八十五年三月重建金爐至同年九月竣工

歷任主任委員及本屆委員:
(民國五十三年以前未有組織體系不計在內)
 第一、二、三屆(53~76):鍾日
 (76年元月至76年3月由周義勇代理)
 第四屆(76~80):張文其
 第五屆(80~84):陳金榜
 第六屆(84~88):陳金榜
 副主任委員:張水龍
 當然委員:林清標(本村前任村長)
陳清宏(溪美本屆村長)
陳榮宗(獻地有功後代代表)
 委員:莊丙丁、林清秀、鍾天利、張英芳、張水金、張信傑、廖天助、高清龍、翁碧珠、曾明坤、翁水泉、程榮繁
 管理人:賴慶堂
 助理管理員:張復興
 總務:賴冬橘
 出納:林茂盛


 會計:張義豐
 筆生:林振村
 宮址:雲林縣莿桐鄉埔尾村油車72號
 電話:(05)5517001


雲林縣莿桐鄉埔尾村原屬於台南州斗六郡莿桐庄油車部落,甲子年間(民國十三年),鍾俊家中屢生事故,經鄰庄施瓜寮董乞食指引,拜請天上聖母鎮宅,降旨曰:鍾家酬神不清;並藉聖母神力改換三界公爐,自此,一家大小順遂。其後再度降旨指示,至麥寮分香大令鎮守庄內,可保戶戶平安,未久眾人另彫四媽金身和大令一併由值年爐主輪流供奉。當時,適有張文其、黃清宅中陸續出現成精黑狗牙作祟及張有桂之女張蔥犯邪,致白晝陣陣妖風侵襲,茅屋猛烈震動,均經四媽顯現神威滅妖驅邪,得以平安和庇護庄民不再受到驚嚇,從此,聲名遠播,各地信徒絡繹不絕,香火日益旺盛。

由於四媽顯現的聖蹟又逐漸增多,且能消滅妖孽於無形,信徒廣念神恩廣被,遂有保正張木枝、甲長陳歪、林成、劉金生、陳和、籃木、及庄民陳水、林萬得、周樹、莊芳、鍾俊、籃水河、鄭春木、張金順、籃進秀、賴丈鴻、等人懇請永駐油車,四媽允之,當時陳水並捐獻正殿用地及現金一千元率先倡議建廟,四方信徒聞訊紛紛解囊、出力;於丙寅年(民國十五年)奠基興建,之後又得陳海、陳氏愛、陳冰宜之助,捐獻穿廊用地及廣場,油車天后宮是能在戊辰年(民國十七年)完竣。

此後善男信女對四媽更加虔誠的膜拜並且每逢媽祖聖誕(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擴大舉行繞境或進香儀式,九月九日媽祖成道飛昇日、春節期間亦奉祀如儀。

未料,日本統治末期推展『皇民化運動』,大肆破壞宗教信仰及象徵炎黃子孫的圖騰,致本宮鎮殿媽祖、千里眼、順風耳泥塑和宮頂遭受莫大的損壞。

迨甲辰年(民國五十三年)重新翻修正殿與穿廊,眾信徒有感宮務漸繁,遂組織管理委員會,選出主任委員鍾日、委員張銀旺、張文其、陳秋養、周進成、主任監察委員賴慶堂、監察員詹阿清、張罕等人負起翻修之責,並得善男信女熱心捐獻,翻修工程終在丁未年(民國五十六年)完成。

丙辰年(民國六十五年)卸任村長賴慶堂鑒於庄民希望委員會有效運作及限期改選,故提議隨同村長選舉後,改選委員會委員及推舉主任委員,每屆任期四年,經同意後,於已未年(民國六十八年)施行,即是第二屆管理委員會的開始,使組織體系趨於初步的正常化。

翻建後又經廿餘年,也即第四屆主任委員張文其任內,有感天后宮遇雨積水,難以排出,有整修之意,故大力規劃、整頓宮中財務體制,以求健全財經及人員各有所司;並積極建立議事模式,一切事務力求透明化、合理化,希能圓滿和諧與達到固本培元之效,並於屆滿前覓得村中適當人選陳金榜先生,經管理委員會推選接掌第五屆主任委員。陳主任委員及管理委員會委員、幹部經三年的努力規劃,終於,在甲戌年(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動工,升高地基、整修內外,僅在半年之間(同年十一月)即告竣工,並加蓋不銹鋼骨之玻璃纖維活動透明罩與天井上方,以及強化排水設施,解決久年遇雨問題,方便眾善信集體祭祀。從此信眾更勤於膜拜,致年久失修龜裂的金爐已不敷應用。



第六屆管理委員會通過了在原址重建金爐,金爐之內構著重於循環性,使之產生熱氣流後自然吸入金紙的風洞設計,外飾以搭配宮茂的整體規劃,在丙子年(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動工,同年九月完成啟用,因之今此時的油車天后宮,不管是內是外已更臻完善。





























回想,油車天后宮從無到有;從輪流供奉的大令和四媽金身,以至建廟、翻修,以及最近升高地基進行全面整修的艱難困苦,化歧見為一致之歷程;從發自內心的虔誠供奉和不顧外敵禁令及不怕殺身之或化整為零的流動隱匿供奉;或者是少數人管理的管理方式,以及十餘年來的發展組織,專業化的效率管理,均能證明本村的生活水平雖日益提昇,但信仰仍然不變、立場堅定。尤其近年來完善的委員會管理制度,無私無我的在穩定中成長,才能有今日的成就及不負眾善信之所託。如今科技資訊的瞬息萬變,社會結構、思想大異往昔,影響可塑性極高的年輕一代,帶來了新思維,如能及時參與宮中基層事務和活動,無異灌注一劑活潑的維他命,更能使油車天后宮的凝聚力再次昇華與多元發展與代代薪火相傳直到永遠。





﹝2﹞千軍萬馬守護者-五營

聚落中,東營張將軍;南營蕭將軍;西營劉將軍;北營連將軍;中營為太子;為天后宮建立之初,天上聖母指示設立的據點,擁有千軍萬馬的「五營」守戶在聚落外圍,居民相信鬼魅會因五營的防禦而不能進入社區,而長保聚落平安。




















﹝3﹞土地公廟

成立的原因有些迷信,也是相當富地方色彩。據多位村民告知總幹事,因其個人種植農作物,求售無人問津,後來誠心誠意到廟中拜拜求助,不久之後如願以償,而販商自動臨門交易成功,此神蹟事實屢試不爽,為地方流傳的佳話。據說土地公顯靈,托夢給主委,指示要改建土地公廟,經大家大力推動,努力募款,將原本的舊的土地公廟改建為現今的堂皇福德宮。


























﹝4﹞誦經團

天后宮誦經團成立於民國78年間,迄今有14年歷史,由社區的中年婦女組成,成員有26人,創立至今,均由本協會黃俶筠理事長帶領,成長茁壯。平素本宮每逢初一或十五兩天,虔心為本村信眾誦經消災祈福,除此之外,或遇有本宮,其他友宮廟慶時,即擔任誦經贊揚陣頭。無怨無悔,十四年來如一日,別無他求,祈安值福於人間,其團隊精神表現,亦深獲村民的贊賞。









﹝5﹞對傳統農具的情感

由於農業一直是聚落經濟的主要來源,走過台灣經濟起飛、現代化的更替之後,對於早期每天所使用、賴以養家維生的農務工具,居民對它有著比一般人更深的情感,這些農具對於以務農為主的居民而言,所代表的是努力為家打拼的記憶,對整個社會而言,卻是早期農民為社會貢獻,帶領台灣邁向工業的見證。早已功成身退,但居民仍是小心的存放著,亦顯示了惜物的感情。









四、自然資源
﹝1﹞社區中的灌溉水渠

陽光、空氣、水,對於農村而言,「水」牽繫著聚落發展的命脈,因此對水的重視,也自是份外珍貴。除貫穿聚落的水圳之外,往往在每戶人家前可看到水幫浦,形成不同一般社區的水域空間。









﹝2﹞農村自然景觀

徐徐的和風,遍地的綠意,埔尾社區和很多農村社區一般有類似的社區景觀,如何將它塑造成不同一般聚落的特色,埔尾村民仍有一段尋找社區特色與共識的過程等待突破。

















五、產業資源
﹝1﹞合作農場、產銷班

油車合作農場,為社區內水果共同經營班集貨場,由農委會、農林廳、雲林縣政府,台南區農改場、莿桐鄉公所共同輔導。另外以合作社方式經營的碾米場,亦為社區內較屬公共經營的產業。以上是目前所知的社區產業資源,但社區還有更多等待被發掘的產業與知識需做進一步的訪問與調查。













﹝2﹞有機農場 受訪人:林任

原由:
當年因為身體不適,有感而發,為追求身體健康,而開始從事有機農業,一開始遇到了許多困難,如沒有經驗以致於收成少,甚至虧了很多錢、還有村民的異樣眼光或質疑或是東西賣不出去…等。但經過多次的經驗後,終於小有成就,後來因友人介紹「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給林先生認識,再經過幾次接觸後互相認同彼此的理念,因而加入慈心,開始將種植的有機蔬果交付該機構傳銷,而發展到現有成果。

理念:
因現在的農產品使用太多的的農藥,長期食用對身體會造成相當大的負擔,為了追求身體的健康,以及改善農業經營的環境和自然生態,讓這塊土地能永續經營,而且從事有機耕種,才能因應台灣加入 WTO的衝擊,農民才有生存空間,且希望能讓村民能了解有機農業的好處,進而願意學習且從事有機耕種,林先生也願意毫不保留的把他的經驗分享給村民,讓更多人種有機,技術提升、大量生產成本降低、市場穩定、價格合理,讓更多人享受到健康的有機蔬果。

未來展望:
大家不用化肥,不用農藥,環境自然變好,是林先生最大的心願,且希望能成立產銷班,跟同行能無私心的經驗分享,推銷給國人知道,讓國人健康有保障。


林任先生的有機認證:
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 美育基金會〈日〉-----有機推廣團體
 中華民國有機農業產銷協會
 台灣有機農業產銷協會




林任先生的有機火龍果




六、景觀資源
﹝1﹞綠色隧道、社區綠景觀

綠色的稻田、農作物、圍繞在村落邊緣的大樹塑造了社區不同的綠景觀,再加上社區內一條種植芒果樹的綠色隧道,堪稱是「油車綠色社區」。












﹝2﹞糖廠火車鐵路

由於早期製糖的需求,往往鄉村種植甘蔗,交給糖廠〈虎尾糖廠〉製成一包包家庭所需的糖,每當甘蔗收成的時候,總會聽到五分火車緩緩駛過的聲音,遇到十字路口則鳴笛警示路人。現在這條五分車路線已經停駛了,鐵軌與相關的號誌形成了特殊的空間景觀,充滿農人昔日對「蔗運車偷抽甘蔗」當零嘴的記憶。



台糖公司運蔗鐵路




台糖公司最後一次採收





﹝3﹞純樸三合院與巷弄

在埔尾社區中常常可見新潁的三合院,為什麼是新穎呢?居民因愛惜自己居住的地方,愛惜對三合院的記憶,總是將三合院清理乾淨,或者刷上新的漆,姑且不論對建築物保存的理論方式,但這已顯示居民對三合院的重視與愛護。

埔尾社區有一條彎曲巷弄,因為彎彎曲曲,看不到巷弄的整個面貌,只能看到一段,所以居民稱這裡為「九彎十八轉」,因為位在聚落的邊緣,彎曲巷弄配合一邊為聚落一邊為聚落外的產業空間,形成有趣的空間景觀。



三合院



九彎十八轉
﹝4﹞自然生態

埔尾社區目前也擁有180公頃的農作面積,而水稻一年兩期,佔了極大的耕作面積比例,至於水稻的種植,對整個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均富有極大的助益。白鷺鷥每當夏季來臨,經常大夥成群,來到本社區的水稻田內覓食,尤其仲夏的夜晚,水稻田內的蛙聲,不絕於耳,各種不知名的鳥類也經常在此地的上空翱翔。












﹝5﹞水患的終結者-泰山石敢當 口述人-林清標

泰山石敢當,約在一百多年前,本村後方嘉南大圳以北,時常遭濁水溪水患之苦,良田被沖毀,民不聊生,村民只有求助神明庇佑。據村裡老一輩的描述,當時請來西螺老大媽之神明親臨此區,界示地理方位,並指示信眾豎立「碑石」,上面刻「泰山石敢當」斗大字體,揭示水神鎮護在此,庇佑眾生,而後本村之水患就不再發生。為感謝神明庇佑,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當天,村民攜帶供品到此膜拜,其習慣沿襲至今。

民國五十八年間,縣政府在此區辦理土地重劃工程,當時重劃委員:張文其、莊丙丁、張水龍等多位人士極力爭取泰山石敢當之碑石保留用地,使得該碑石得以保存下來。









七、未來展望

就未來本社區理想中的口袋公園,本村前老人會總務陳長璋從訪談中,有其獨到的見解,其本人將無償租借私有三百多坪土地供本社區,修建休閒公園之用地。他說:希望將來此座休閒公園內,有小朋友活動的空間設施,如盪鞦韆、翹翹板、溜滑梯、鵝卵石健康步道;婦女學習土風舞,男士們練習外丹功等場地,亦可供愛好卡拉OK之場所,又有一間可藏置農具古文物的小鐵皮屋。將來在造景上有假山、噴水池、竹製八角亭、露天石桌椅等規劃,一間廁所硬體設施。

就軟體方面,廣募義工參與,以勞力換取硬體建物達到理想目標,但總歸一句,尚祈縣府文化局多多協助與指導,早日完成理想中的社區口袋公園。



社區口袋公園預定地





協助調查成員:村 長 黃俶筠 女士
總幹事 張 雄 先生
天后宮主委 莊永灝 先生
其他協助調查成員 林清標 先生
籃聰吉 先生
陳長璋 先生
林宏波 先生
鄭中立 先生
廖天助 先生
林珉任 先生
張素卿 女士
黃阿香 女士
參考資料:
 九十二年度雲林縣埔尾社區總體營造計畫─資源調查報告書〈92/07/15〉〈資料撰寫人:總幹事 張雄〉
 九十二年度雲林縣埔尾社區總體營造計畫書〈92/04/12〉
 雲林縣莿桐鄉埔尾社區工作簡報〈79/10/15〉
 油車天后宮沿革〈資料整理:張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