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94斗六市八德社區

  • 發布單位:文化觀光處
  • 資料來源:文化處

斗六市八德社區發展協會/發現後花園、擁抱入夢、婀娜多姿
壹、計畫說明
一、計晝名稱:攜手相伴、打造健康美麗家園。
二、計畫緣起
八德社區位於斗六市東北方,區內農田阡陌交錯,周圍文教住宅林立,交通方便,直通中山高、中二高,宛如斗六市後花園。居民對生活品質要求日漸增強,而且在歷經『事業廢棄物掩埋場』預設在八德里時,居民組成『自救會』群起抗議自立救濟,仍無法阻擋公部門的核准。以及原預設置之『火葬場』在在讓居民心驚膽跳,我們的身家性命如何安頓,問蒼天無語?除了這些,社區居民可以為自己做什麼呢?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居民在社區中生活得以生活更安全、更環保、更健康快樂?建構一個展開雙手、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開放安心的公民生活是八德社區許多人開始思考,並且想付諸行動的來源...。
八德社區的營造仍處於沙漠階段,希望藉由社區的擾動撒播更多願意為社區付出的種仔,凝聚社區居民共識,建立成為健康環保的社區。
三、計畫目標
(一)探索社區的根源
尋找社區的資源、社區的寶貝。讓社區的人認同並滋潤社區,以居住在社區為榮,並將這些資源納為社區營造的基礎(並建立數位資料),以此協助社區邁開營造的腳步。
(二)牽手共造的家園
社區營造的經驗中,在社區營造之初,一開始就願意出來為社區奉獻的人並不會很多,但往往發現就是這些種子可以協助社區開啟營造的契機。因此八德社區在投入社造的初期,必須尋找願意為社區牽晟打拼的人,也就是願意為社區付出「無私」的人。
(三)社區培育之用心
八德社區歷經台灣選舉的歪風,在傳統農村競選的過程中,也無法避免村民感情的失衡。因此,社區營造必須透過理念的溝通、技巧的學習(包括)、感情的交流等著手,重新培養居民的互信、關懷,並凝聚更多社區居民的共識,培育出營造八德社區的動力。
(四)開創社區之契機
透過社區的擾動、意見徵詢,讓更多的居民有機會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推動,並近一步認同社區家鄉,共同開創社區的機會。
四、指導單位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辦單位:雲林縣政府
承辦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局
執行單位:八德社區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玄太宮管理委員會

五、實施時間:九十四年五月至十二月。
六、實施地點:雲林縣斗六市八德社區。(參見下圖
貳、社區概況簡介
雖然曾經探索,八德社區有部分社區資源已被初步瞭解。包括願意成為社區推手的現任社區發展協會賴理事長(同時為雲林縣社區規劃師)、廣結善緣的環保義工劉班長、社區之寶沈芯菱同學、社區居民信仰中心的玄太宮與基督教海豐崙教會、綠野平疇的鄉間步道、休閒的河堤景觀,優質農業的創新行銷永續經營,再再都要用心經營。進而嘉惠社區及吸引周邊居民,相信社區是我們的大家庭;然而除了這些初步的瞭解外,八德社區中有更多的資源與活力正等待進一步的發掘與發光。(請參閱附件八德社區資源調查)

根據當地耆老的說法,「海豐崙」地名的由來乃由於此地為虎尾溪、海豐崙溪的交處,加上本身地勢較高而得名;「林仔頭」則是因以前當地樹大林多因而得名;同樣地,「大竹圍」也是由於早期當地附近的竹子多,猶如被竹林團團圍繞而得名。

目前八德社區人口數約有3,978人。由於八德社區鄰近斗六市區,在新舊住的交流下,因而產生了二種有趣的社區風貌。一為城市內難得一見的田園鄉間景緻,隨處可見稻田果園及古厝雅宅,在黃昏午後乘著徐徐的微風,踩著輕快的腳步或騎著單車悠遊其中,是忙碌的都市人在工作閒暇之餘的最好休閒。另一種風貌則是充滿人文氣息的文教住宅區,住宅區內人文薈萃,居住了不少的藝術家、知識份子以及通勤的上班族,因此在現代化的建築外觀下,仍散發出濃濃的人文氣息,而成為現代人安身立命的好居所。八德社區的這二種風貌,不但不互相衝突,反而能彼此互相支援而共榮共存。
參、計畫內容與執行成果
一、計畫內容
八德社區是一曾經有夢,點燃過火花,曾經輕輕打開房門又悄悄關上,失去營造與融合的契機。對於社區營造到底在作什麼也只有些微的概念,對於許多社造的理念營有待更進一步的觀念溝通與共識凝聚,對社區未來的方向與願景也有待更多的討論與實踐。
然而,對於居民期待社區可以做些什麼的的願力、熱誠之下,本計畫以對「攜手相伴、打造美麗家園」為營造的基礎點。藉由社區居民對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期望(閒置的活動中心)與親手塑造社區景觀的想法,擾動願意為社區出力的意願,並透過社區資源調查與社區人才培訓,尋找更多認同社區的夥伴並更進一步認識社區的資源、運用資源。並將社區相關資料建立數位檔案、成立數位生活館,讓這些資料可以成為社區往後繼續發展的基礎資料,創造社更多讓居民認同並參與社區活化的動力。
對於剛開始想要做社造的八德而言,社區資源調查雖然是最基本的工作,但是對社區的居民而言,從調查前的準備、觀念宣導、怎麼調查、到真正啟動社區調查都必須從頭開始學習。此外,調查的資料如何成為社區的資源,如何告訴大家社區正發生什麼事…等等,都是必要的學習。因此,雖然只是社區資源調查工作坊,需要學習的東西包括工作坊人員招募、調查前的理念課程宣導、資源調查活動、社區導覽解說訓練、導覽圖繪製基礎課程並編印「海豐崙社區報」及社區導覽地圖...等。(參見下表)


社區活動計畫一覽表
項目 課 程 內 容 備 註
社區工作 坊 1. 社區資源調查搜集技巧培訓2. 社區資源調查總動員3. 編製社區資源調查白皮書 由社區陪伴老師與社區居民分組分區進行社區人文地景產認識故鄉深度探索。社區居民約50人。
人才培訓 進行社區各項資源調查與志工人才培訓,社區草木染、風味餐研習、資源利用創作研習 邀約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營造,社區志工相招來逗陣。
社區報與社區尋 寶 1. 將社區資源調查編輯成冊為「海風崙田園調查報告」,放置於社區數位生活館,供社區居民認識家園風貌,並持續探索尚未被記錄的社區故事,發掘更多社區的歷史與記錄現代的生活腳印,為下一代留下足跡傳承生活智慧。2. 經由社區親子共同繪製社區多風貌的寶貝地圖。 號召社區親子共同尋訪,發現社區資源,透過居民共同尋寶活動增進社區居民的凝聚力,拉進彼此的距離。社區居民約100人
數位生活 館 1. 將社區活動中心空間再利用,佈置為社區的家。2. 將經由社區居民調查的資料電稿編輯,依人文地景產分類呈現。3. 收集社區寶貝整理展覽。 社區居民約100人
成果展示 1. 將本年度社區經營成果透過不同的展示方式呈現在社區居民的眼前,讓社區居民充分了解家鄉的特質,進而對社區發展提出具體之看法與思考。2. 經由成果展示建立社區未來發展方向的願景。 邀約社區居民總動員
街角綠美 化 1. 尋訪社區自家小花園,分想園藝心得,利用環保資源來整理家園。2. 讓社區居民從自家環境做起,推動清潔美麗的生活空間。 邀約社區居民總動員

二、執行成果
社區大事記一覽表
日 期 大 事 記 說 明
2005.03.19 社區營造點課程 參加94年雲林縣新故鄉社區培力課程-社區經營研習入門。
2005.03.20 社區營造點課程 參加94年雲林縣新故鄉社區培力課程-社區經營研習入門。
2005.04.03 社區營造點課程 社區參訪:林內鄉湖本社區及課程心得發表。
2005.04.22 文化局社區營造點甄選發表 由雲林縣各社區提出計畫參選,計錄取8名A:類四組,B類:四組
2005.04.25 通過社區營造點甄選 八德社區通過B類入選,補助經費20萬元,將進行社區資源調查與人才培訓工作。
2005.05.14 社造中心第一次工作坊上課 社區對對碰八德社區諮詢老師-王貞儒小姐,替代役簡士豪、卓致瑋。
2005.05.20 社區營造活動計畫修正 貞儒、侑芳、致瑋、秀屏、秀嫻、文智等,就計畫執行方案逐項檢視與預算配置核銷討論。
2005.05.24 尋訪(士豪、秀嫻) 1. 社區林源懋先生-八德里興和路1號,是海豐崙墾地開發林姓家族後代,林家古厝三代同堂、充滿歷史的軌跡與老樹與植物的家。2. 廖三元先生家-宛如青龍攀籐的楊桃故事,廖先生對楊桃樹的研究很用心。
2005.05.24 理監事會議 1. 活動中心修繕案已經核定施工,將儘速完成作業。為順利推動社區營造各項活動,成立推動小組來帶領社區居民進行社造。社造活動洽商事務繁雜,增聘社區副總幹事。
2005.05.26 推動小組會議 1. 以93年西岐里社造點來說明營造。2. 說明八德社區現況。3. 說明八德社區計畫活動。4. 推動小組人員:陳秀嫻、賴秀屏、林文智、徐進仁、楊合在、沈復居、陳正杰、王錫宮、林瑞章、林永輝、蘇玉燕、陳麗雲蔡玉玲、陳冬花、黃素美。5. 預定在6月份召開四場說明會,分為646巷玄太宮主委家、名門社區、今日幼稚園、本庄。6. 在說明會時擴大志工召募。7. 要先策劃說明會的流程與準備相關資料。8. 在說明會前先出八德社區報,版面與內容預定6/12完成,6/15定稿,而後決定說明會日期,希望清晰易懂。
2005.06.01 尋訪(士豪、林大哥、秀嫻) 1.646巷、海豐崙埤圳、桃花源餐廳、名門社區、本庄古厝、虎尾溪河堤
2005.06.2-3 市公所活動 參訪民雄西昌社區、屏東枋寮市公所資源回收業務、屏東新興社區社區營造參訪,每社區限3名,由賴理事長帶領陳秀嫻、林文智參加並匯集資料。
2005.06.04 第一次社區營造工作報告 由台西藝術協會,活力海岸工作協會承辦。
2005.06.06 社區推動小組開會 貞儒老師、推動小組討論說明會籌備事項。說明會地點如下:1.6/28-646巷長發鐵工廠2.6/29-今日幼秩園3.6/30-社區活動中心4.7/01-名門社區古文窯工作室
2005.06.09 社區資源訪談 1.社區耆老林炳蒼先生2.古文窯工作室負責人林文珍女士
2005.06.10 嘉義文化中心 在嘉義文化中心舉辦中區社區六星計畫說明會
2005.06.17 社區訪談 里長陳明哲先生談對八德里工作的心路歷程
2005.06.18 社區環境整理 社區土風舞班媽媽整理社區活動中心二、三樓,全部大掃除。
2005.06.18 長壽俱樂部老人會 槌球隊參加雲林縣水林鄉主辦全縣槌球賽冠軍,獲水林鄉長頒獎表揚
2005.06.19 社區報 與替代役士豪討論社區報之定稿。
2005.06.21 社區報 社區報編輯完成,送印刷廠印製。
2005.06.23 社區報 社區報完成,晚上志工加班摺社區報,以便儘速送達社區居民手上。
2005.06.242005.06.27 社區報 志工分區分送社區報,讓居民了解發展協協會目前推動的會務。
2005.06.26 社區辦公室啟用典禮 活動中心2樓原作為社區托兒所,已經閒置很久,經重新整理作為社區辦公室,讓社區有聯誼開會的場所。
2005.06.27 理監事聯席會議 就舉辦說明會的流程進行討論。
2005.06.28 646巷長發鐵工廠 社造說明會
2005.06.29 今日幼稚園 社造說明會,
2005.06.30 社區活動中心 社造說明會
2005.07.01 名門社區古文窯工作室 社造說明會
2005.07.02 社造中心第二次工作坊 社造中心在文化局上課,針對社區憑證核銷事項與問題,大家共同討論。
2005.07.03 社區資源調查培訓研習 聘請黃世輝教授來社區講授社區有那些資源及如何運用資源。
2005.07.08 巡守隊會議 進行相關議題集思廣義,並改選巡手隊隊長與幹部。
2005.07.09 社區踏勘一日遊 由理事長帶領社區居民尋訪林子頭地區地理環境與產業、引善寺、名門社區、646巷海豐崙埤圳、桃花源餐廳…等等,。
2005.07.10 繪製社區安全地圖 貞儒老師和社區居民與巡守隊員,一起探討繪製社區安全地圖。
2005.07.12 社區歷史訪談 1.訪問耆老曾景霖,談林庚與德化堂的故事,古早有一條鄉間小路稱之「相思岸尾」是社區的出入孔道,由此往鎮北方向至斗六街,以及日治時代八德社區的歷史故事。2.再訪廖三元先生談社區典故。
2005.07.13 社區產業訪談 文旦研究班副班長蔡真良,暢談文旦栽培產業與行銷方法。
2005.07.17 資源再利用培訓 聘請嘉義綠手指發起人盧銘士老師上課,就社區綠美化、社區景觀如何看待與環境美學與社區居民共同悠遊探討。
2005.07.21 青年志工培訓研習會議 在文化局2樓會議室與替代役開會討論青年志工培訓課程。上課地點:8月07日大東社區8月14日溪洲社區溪洲國小
2005.07.22 社區里民大會 由市公所召開。居民建議社區無公共休閒空間之規劃,請市公所要考慮社區居民的需求,能夠在八德社區設置公園,方便社區居民運動休閒。
2005.08.06 社區進度報告 由崙背鄉貓兒干文史協會承辦,進行第二次工作報告。
2005.08.07 社區志工培訓 青年志工上課,大東社區主辦,社區計有青年志工25人參加培訓。
2005.08.14 社區志工培訓 青年志工上課,溪洲社區主辦,社區計有青年志工25人參加培訓。
2005.08.16/18 文化局舉辦社區深度之旅 北部三天參訪由社區沈復居、楊合在兩位志工參加。
2005.08.27 社區綠美化 8月22日向林務課申請花苗500株,因逢棒球場綠化工作進行,先領回200株花苗,8月27日上午6時30分環保志工約20人,親手種下杜鵑花苗,妝點社區綠美化。
2005.08.27/28 社區導覽解說人才培訓研習 雲林縣社區導覽解說人員培訓,在古坑桂林發展協會研習,由賴秀屏帶領青年志工9人參加,完成培訓。
2005.09.03/04 社造中心同學會 由賴秀屏、謝水鳳參加桃米社區社區同學會,吸取社造經驗。
2005.09.08 社區營造點計畫期中報告 於文化局四樓第二會議室舉辦營造點期中報告
2005.09.24 長壽俱樂部老人會槌球隊 參加嘉義市主辦中部13縣市槌球賽『銀髮組』冠軍,獲「內政部」長蘇佳全頒獎表揚。
2005.09.25 文化局推動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深入雲林學習在地生活社區文化之旅 柚香、美食、八色鳥,由大西市場、湖本社區、八德社區攜手完成,有來自高雄、台北、雲林的朋友一起同樂。
2005.09.28 社區理監事會 社區第四屆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2005.10.01 社造中心第三次工作報告 參訪虎尾西安里,參訪西安里以白鶴陣為主題廣場之空間美化再利用,並進行社造第三次報告。
2005.10.09 長壽俱樂部重陽節敬老活動 1. 模範老人:林炳蒼先生2. 敬老楷模:林錦松先生3. 孝行楷模:林蓮花小姐4. 模範父親:黃水壽先生5. 模範母親:游李素月女士6. 社區志工:林文實先生7. 社區槌球隊:嘉義市婦女會中部13縣市60隊「銀髮組」冠軍。
2005.10.18 社區研習工坊 邀請雲科大築藝社賴芙容老師指導社區壓花研習,課程內容有卡片、杯墊、鎖匙圈、風景畫等等製作,社區媽媽希望能繼續研習班課程,因此日後須尋找資源與經費才能推動研習。
2005.10.20 社區研習工坊 邀請古文窯交趾陶工坊藝師林文夏女士、廖國華先生至社區指導社區媽媽交趾陶研習,課程內容有文旦捏陶,將來可結合社區文旦產業開發不同創意作品,另有桃子、一枝獨秀向日葵陶板捏塑等等,社區媽媽快樂有成就感,又可認識社區夥伴,增進彼此感情。
2005.10.23 社區觀摩一日遊 參訪彰化縣埤頭鄉永豐社區、二林鎮東螺溪休閒農場、埔鹽鄉慈濟資源回收站、鹿港形象商圈,由公所主秘陳東松解說社造的理念及做法。
2005.11.05 社造中心同學會 由副總幹事陳秀嫻與志工林素蘭參加,阿里山茶山社區部落營造參訪
2005.11.09 社區理監事聯誼會 社區第四屆第五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2005.11.09 古文物搜尋 由賴理事長親自帶領社區志工與文化局替代役及雲科大資產文化研究所學生一同收集社區古文物,並拍照存檔建立古文物圖片資料。
2005.11.13 訪談社區居民 由社區志工陳秀嫻、雲科大學生訪問林洪溪先生與林炳蒼耆老,深度探索八德社區的歷史淵源。
2005.11.29 社區資源調查 雲科大文資系劉明俊老師帶領學生39人來社區巡禮,發現八德社區於清朝或更早即開發,海豐崙埤圳設置於1709年,此外德化堂、林家古厝、林姓家族在海豐崙的墾拓對社區有很大貢獻與影響。
2005.11.30 社區聯展記者會 文化局於四樓會議室舉行8個社區營造點及2個藝術家進駐聯合展覽記者會。
2005.12.04~12.08 社區成果聯展 12/4於文化局舉行動態與靜態展演,12/4~12/8靜態展示。社區媽媽與青年志工、土風舞表演共計約50人參加盛會。現場並有陶藝與壓花老師現場指導DIY,現場民眾非常踴躍,約180人來到社區攤位共襄盛舉,完成此次社區聯展活動。
2005.12.12~13 社區研習參訪 斗六市公所舉辦研習與社區觀摩,由愛心媽媽林燕凰、陳姵如參加,先在市公所「社區組織培力與福利再造」,而後參觀斗六市林頭社區、南投市永興社區、埔里桃米社區。
2005.12.18 社區成果展演 於社區活動中心3樓舉辦94年度營造點工作成果展示與文物館揭幕典禮,並舉辦陶藝與壓花現場DIY活動,邀請文化局長官、市公所社會課主辦、社區居民、志工…等一同分享社區營造的工作歷程。
2005.12.19 社區營造點計畫成果報告 於文化局四樓第二會議室舉辦營造點成果報告
社區營造點相關計畫一覽表
申請日期 計 畫 名 稱 承 辦 機 關
4月 文化局社區營造點計畫 縣政府文化局
6月 完成社區發展協會辦公室改善案及規劃購置辦公設備 內政部
7月 社區圖書室圖書計畫 內政部
8月 配合社區營造申請杜鵑花苗木 縣政府農業局
9月 申請購致折合式會議桌計畫 斗六市公所
9月 申請社區長壽俱樂部重陽敬老活動計畫 斗六市公所
10月 申請社區總體營造社區觀摩計畫 縣政府社會局
10月 申請社區媽媽教室陶藝研習計畫 斗六市公所
(一)社區工作坊
一、5月24日 第一次社區尋訪-興和路1號林家古厝
林源懋先生為耆老林炳蒼先生 林家門柱上的古早石秤錘
長子,林家三代同堂、充滿老
樹植物與回憶的家
社區活動中心二樓閒置空間 社區媽媽教室閒置空間
廖三元先生家-楊桃樹宛如青龍攀籐,美麗花蕊展現生命力
三、6月01日 第二次社區尋訪
八德社區646巷美麗人生住宅區 文化路788巷名門社區
灌溉水利設施-海豐崙埤圳 社區北邊新虎尾溪河堤
三、6月09日 社區人物訪談 社區耆老林炳蒼先生 古文窯工作室林文珍女士
四、7月03日 社區資源調查搜尋技巧課程

雲科大黃世輝教授講述社區資源 資源調查上課討論情形

探索社區找到一口古井幫浦 社區資源調查參加夥伴
五、7月09日 八德社區資源踏勘活動 在林子頭地區與廖樹連先生合影 廖樹連先生的老厝

林子頭地區有許多自然植物 絲瓜棚下好遮蔭與留下足跡 名門社區有公園、池塘、荷花、樹屋
等都是環保志工粧點出社區之美
簡木生先生談646巷磚ㄚ橋的 在桃花源餐廳與主人談經營歷程
典故與海豐崙埤圳灌溉水域的
分佈情形

六、7月12日 德化堂訪談 訪問耆老曾景霖先生,談岳丈林庚 德化堂只留下齋堂的建築
老先生在海豐崙開拓發跡的歷史。
廖三元先生的楊桃樹 廖三元先生談社區期望
七、7月13日 文旦產銷班訪談
鎮北文旦研究班 副班長蔡真良談
社區文旦產業的
行銷與栽培願景
八、10月23日社區觀摩
(參訪埤頭永豐社區、二林東螺溪休閒農場、慈濟埔鹽資源回收場)

埤頭永豐社區的生活公約 永豐社區媽媽稻草編織作品
大家在永豐社區活動中心留影 永豐社區十三甲文化館導覽
在東螺溪休閒農場聽陳東松先生 玄太宮曾信菖主委下場小露身手
說明永豐社區社造路程及輔導陪 用石磨ㄟ米
伴其他社區的做法
慈濟的師兄講解水土保持的原理 環保回收分類讓大夥收穫良多
(二)人才培訓
人才培訓課程一覽表
日期 時間 主題 備註
7月03日 09時~12時 資源調查搜尋技巧 社造中心老師
7月03日 13時~17時 資源調查搜尋總動員 社造老師與居民
7月09日 09時~16時 親子寶貝地圖繪製-八德社區地圖 社造老師與居民
7月10日 09時~12時 社區調查編輯技巧 社造老師與居民
7月10日 13時~17時 電腦編輯 社造老師與居民
7月10日 09時~16時 社區安全地圖-社區守望相助巡守隊 社造老師與巡守隊
7月17日 09時~12時 資源再利用介紹 盧銘世老師
7月24日 2場 資源創作工坊(課程變動) 盧銘世老師
8月07日 10時~16時 柚子草木染(課程變動) 社造老師與居民
8月14日 09時~12時 料理研發(課程變動) 請專家指導
8月21日 09時~12時 料理研發(課程變動) 請專家指導
一、7月03日 社區資源調查搜尋技巧課程

經由不斷討論探索,大家更瞭解社區、深入認識社區資源。
青年志工友炫與社區媽媽探討 黃世輝教授說明社區資源的運用
社區資源分布
二、7月09日八德社區導覽地圖初稿

三、7月10日 社區安全地圖初稿(王貞儒老師指導社區安全地圖製作)

社區巡守隊隊員畫出路線圖 初步完成之安全地圖
隊員利用舊有社區地圖說明 學員與貞儒老師合照
四、7月17日 社區資源回收如何再利用
嘉義綠手指發起人盧銘士老師,引導居民認識環境美學與社區綠美化
五、8月07、14日 青年志工培訓課程






青年志工8/7在斗南大東社區活動中心上課,志工宣示
青年志工 8/14在溪洲國小做八德社區的海報簡介,活動後留下足跡
六、10月18日~11月29日壓花研習

美麗的花朵在乾燥後可以自由創作,社區媽媽都很歡喜
賴芙蓉老師指導壓花筆記本 學員與老師合影

七、10月20日~11月30日陶藝研習
廖國華老師講解捏塑手法 學員互相欣賞文旦陶塑作品

阿媽與阿孫一起享受捏陶之樂 社區爸爸一同來學習陶藝


林文夏老師講解上釉的方法 社區媽媽為自己的作品上釉彩
(三)社區報發刊
(四)數位生活館
一、社區古文物搜尋

古早米食石磨 古早製糖糖車

秧苗藍 秧苗擔
古早米籮與菜籮
(五)成果展示
一、94.12.04社區營造點入選社區聯合展演(文化局迴廊)

社區志工出席社區聯展 八德社區展出攤位
社區志工夥伴 理事長接受文化局獎狀
社區陶藝班作品 開發文旦陶藝作品 廖國華老師現場指導來賓陶藝DIY
賴芙蓉老師現場指導壓花DIY
蔡玉玲老師帶領社區媽媽土風舞表演-高山青組曲
志工夥伴一家親-西岐里長 文化局訓政大哥與賴理事長
(六)街角綠美化(名門社區環保志工在道路兩旁種植杜鵑花)
(七)社區活動
一、長壽俱樂部-槌球隊(社區一羣快樂老人每天下午3時打球)
二、久久重陽節敬老活動(聚餐、摸彩、卡啦OK歌唱)
社區老人歡聚一堂,大家乾一杯
模範老人等上台表揚 林文實先生是志工楷模
三、深入雲林縣學習在地生活文化之旅-柚香、美食、八色鳥
四、社區活動中心辦公室整理、佈置、啟用、搓湯圓吃紅圓
五、雲科大文資系劉明俊老師師生探訪社區
賴理事長向科大學生介紹社區 學生在東營將軍廟巡訪
學生在福德宮看林太慰祖先牌位 學生在林庚古宅合源園留影
社區志工向同學介紹德化堂 學生在德化堂留影
劉明俊師生與賴理事長,林洪溪先生說明米籮、扁擔的用法
六、社區營造點計畫入選社區聯展記者會
社區聯展記者會現場 社區代表合影
大東社區手工皂與軟鉛線作品 西岐社區絲瓜創意作品
桂林社區自製竹筷 西岐社區紙雕作品
大東社區軟鉛線造型作品 新庄社區鳳梨花盆景
肆、未來社區願景
時間穿梭在指縫中流逝,經歷八個的社造之路,個中辛苦回饋點滴在心中。雖然完成社區初步資源調查、人才培訓課程、社區報及社區導覽地圖。但社造工作就像油、鹽、醬、醋之於一般人家,持續使用卻要能做出一道一道美味的佳餚,社造之事千百萬,以社區的定位又如何承擔重任。
雖然指導老師說:做社造要好玩、有趣,但如何將社區冷漠的心溫暖起來卻是嚴肅的事,過往教育制度影響台灣這塊土地的鄉親,社會充滿不信任及自我保護的態度,大環境對社區居民的衝擊,是深刻又久遠的。
歷經今年社造經驗雖瞭解公部門欲推動社區營造之努力,但仍感覺社造之路仍應由下而上,以引導方式陪伴社區自主成長,而非公部門上對下的成績展現。社造的推動必定要讓社區清晰明白、目標明確、施行有力、經費足夠、人力開發,而且公部門亦要與社區同在,才能做中學、學中覺,瞭解社區困難所在,而非視而不見;如此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創造雙贏的社區營造成果。
未來將持續進行社區歷史背景的資源調查工作,接軌現在進行中的社區故事,記錄社區的人事物,找尋對社區有感覺願意付出的夥伴。經過這一年的波動,感覺應該要沈澱思考,檢視這一年的腳步,好好回顧來時路,展望社區未來最好的路!
伍、八德社區資源調查
一、社區資源-地理篇
1.現況說明
斗六市位於東經120度44,北緯23度48,極東湖山里鄰接南投縣及林內鄉,極西長平里鄰接斗南鎮,極南三光里鄰接古坑鄉,極北十三里鄰接莿桐鄉。目前,斗六市共三十八里,以面積93.7151平方公里,為全縣第二位,僅次於古坑鄉;人
口數108,035人則居全縣之冠,亦為人口嚴外流之雲林縣中,極少數社會人口增加的鄉鎮。斗六市匯集了縱貫鐵路、台三縣(北通林內、)而八德社區位於斗六市東北方,八德里舊地名為海豐崙,由於「海豐崙」剛好是虎尾溪、海豐崙溪、石榴班溪三條河流交會之地,地勢高,一年夏、冬兩收,故名「海豐崙」。
八德社區人口數約有3978人,男2043人,女1935人。分為三大區塊: 海豐崙、大竹圍、林子頭。居民大部份都外出或到鄰近工廠上班,村落中的小朋友都到相鄰的鎮東國小、斗六國中、斗六高中就學。










2.河流與水利設施
(1)石榴班溪
流經八德社區外緣,與村民最遙遠的溪,一方面來自上一輩對於洪水淹沒家園的傷心的回憶;另一方面由於洪水帶來的肥沃土壤,河兩旁土地成為農田,也增加人與河川的距離。目前更是由於上游福懋工業區的廢水排放,以及原本帶濁的水質,都是當地居民遠離此河川的原因。對於石榴班溪的生機,有賴上游的湖山水庫興建時,一連串的整治計劃能夠讓石榴班溪重燃居民對它的情感。
(2)海豐崙溪
海豐崙溪的古名為「洪溝仔溪」,是八德社區主要運用的溪流。在過去,八德社區老一輩的居民們,對於境內的溪流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他們除了拿溪流的水源灌溉之外,也會利用大自然豐厚的資源來做為另一項小筆的收入。






海豐崙溪溪流現況
「洪溝仔溪」的自然生態環境宛如一處天然的遊樂園,帶給社區居民們數不清的童年回憶。以前居民們農暇時在溪流中大群的嬉戲玩耍,打水戰、俗語說的「摸蜆仔兼洗褲」就是當時最好的寫照;抓蝦、抓魚、抓螃蟹帶回家下酒拌菜更是那時的一項趣味呢!有時更甚至拉起繩索佔起河濱地來種菜,一塊一塊的種著各家各戶中所需要的蔬果,大家共同使用這片肥沃的土地,共同維護。


而河中的砂礫、石頭以及河岸上的竹材,都可為當地居民帶來一筆小小的收入。豪雨從山中所沖刷、夾帶的泥沙石塊,流至洪溝仔溪的河床上已成為良好的建材~鵝卵石~當地居民扶老攜幼的到河床上採集,再一牛車一牛車的載至斗六販售,雖說一牛車才可換取12圓的收入,但對樸實的居民來說,這已是上天帶給他們的財富了。由於當時紙業興盛,河岸上的竹材變成為優質的材料,但隨著紙業的末落,現在河岸上的竹林已變成蚊蟲的棲息地了。
八德社區中的溪流河川,總括來說:給八德社區的居民帶來許多美好的回億;在大自然中不受污染的河川嬉戲,是現在的孩子所沒辦法體會的。
(3)灌溉渠道
由於八德社區居民為灌溉農作物的需要,在農田水利會的規劃之下建立了一套渠道的設計;由於在海豐崙溪,溪流灣道附近溪水自然形成了自然成了小型水庫,因此農田水利會在水道設置了抽水站,以供八德里的主要灌溉用水來源;在抽起水後流經的河溝,依農作物植耕的地區劃分支流河道,建立多層式的分瓣溝,以順利將溪水送達農作物附近河溝,便利居民灌溉。







海豐崙埤圳汲水站機房 海豐崙水圳水壩

嘉南平原的集水面積只有耕地面積的一半,加上冬季乾燥幾乎不見雨水,因此許多耕地都是看天田。明治34年(1901)台灣總督府頒佈公共埤圳規劃,賦予埤圳以公共的性格,即有關公眾利害的埤圳,皆指定為公共埤圳,需受行政機關的指導與監督,以促使其完全發揮公共的性格,當時的洪溝仔溪亦被認定為公共埤圳。大正8年(1919)公共埤圳成立(大正10年改名為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大圳工程自大正9年(1920)9月動工,於昭和5年(1930)完工。
目前八德社區的灌溉渠道即海豐崙溪上游抽水站導引而來,在經過西部幹線鐵路後分支為各個 “分瓣溝”形成了複雜的網路,主支線其後有地下水抽水機浦,供應八德社區西半部的灌溉水源,由於事關生計,不但與居民關係密切,甚至以前為了水源分配問題爭吵差一點鬧出人命。
原本渠道、居民自行管理與維護,後來由水利局統一管理,就不用有任何清潔的工作,有些甚至因堵塞而乾凅。相較於前兩條流量大的多的河川,這些不起眼的小水溝卻才是居民眼中最期待的。
不過居民於灌溉用水的需求量大,有時溪水並不能供應充足水源,因此居民另外設置了地下水抽水站,在溪水需求量不足的時候可緊急供應灌溉水源。
3.溪流的運用
現在八德社區居民使用的農作物灌溉水兩個來源:一是利用從海豐崙溪上游處的抽水站,並在河道上設一小水壩集水抽水來灌溉外;還有另一個就是地下水,水利局在當地規劃的灌溉水道,均勻的分配到八德社區各處,而且還有組織化的管理水源。
不過目前的水道欠管理(政府收去集中管理)及設計不良(不易疏通清理)使得某些水道已泥沙淤積而不能使用;現在居民們種植農作物的人已慢慢的減少中,不然就是從水稻轉型成種植水果,以致於對灌溉水的需求不像以前那麼多了。而臨近八德社區的兩條溪流~石榴班溪及海豐崙溪~從福懋及黑松設廠後溪水的生態水質已被破壞,再也沒有人去水中玩耍、去河邊釣魚、去理會這臨近的河川。

雖說溪流曾經對於八德社區居民帶來了無盡的好處,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是不變的,它可以帶來財富,也可帶來災害,在民國48年的八七水災中水患所帶來的災害為最大。因為在八德社區種植農作物的還是佔大多數,颱風帶來的豪雨使得溪水暴漲,淹沒河濱旁的農作物,造成嚴重損失。
在未來因為石榴班溪上游將興建湖山水庫,所以下游河川將做整治的計劃,將在下游河川兩側加蓋河堤,並順便將河道做整理,而里長也有意將河道整理成親水公園,目前還在規劃中。
4.環保議題
對於石榴班溪與海豐崙溪的污染問題,可以說是台灣在過去因為經濟起步過度發展所造成的大部現象之一,由於過去在河川上游建設工廠,即石榴班溪上游的福懋二廠與海豐崙溪上游的黑松斗六廠,尤以石榴班溪下游的污染最為嚴重,其河川表面浮著一層黃黃的污染物質,河中的原生生物已不復存。
由村中長者口中所描述的清澈景象與相以依賴娛樂的情感,都因為河川污染而消失殆盡,或許由於八德社區居民賴以維生的民生用水,其是來自斗六市的民生用水系統所供應,也因此八德社區的居民與河川之間的關係漸漸遠去,只剩下依賴耕種維生的農業,有繼續與河川保持依賴的渠道灌溉。
由調查中得知,村中較內陸的農田,大部分都是由與八德社區關係比較大的海豐崙溪,直接在上游處攔截水源,抽取排放到渠道中,然後由上游渠道傳送到下游的分瓣溝,分散到村中各處需要灌溉的農田之中,此灌溉系統到現在八德里村中的居民依然還在使用,才可以造就八德社區美麗的田園景象,黃澄澄的稻田,潤綠的果樹,讓人彷彿回到父母親口中,他們小時生活的景象重現,讓人心中不禁放下現實的包袱,開始享受這悠閒的田野風情。


所以從表面上好像河川與八德社區的關係是那樣的不直接,可是海豐崙溪為村中灌溉的貢獻,夠足以證明八德社區對河川情感也是那樣的濃厚,所以河川的污染問題,對於八德社區的農業發展,以及村民的自然資源的利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若忽視這個問題,等到污染問題到無法解決的地步而影響到村中的灌溉水源,進而也會影響到八德社區的農業經濟,更對八德社區所擁有的河川發展條件受到威脅,因此村民應該要正視河川污染所帶來的問題,而非一昧認為其與我無關,將等到河川污染到所有生物,使八德社區的自然景觀受到破壞,將嚴重威脅到社區未來想要的社區總體營造的成功性。
因為八德社區是沿著河岸所發展建蓋的社區,所以在社區中常常會看到河川的地理景觀,但是這些河川的地理景觀與村中所持有的鄉間小景形成強烈的對比。目前經過調查,發現村中所有居民幾乎都知道河川污染的課題,並知道河川開始受污染的原委,但大家卻都為未曾積極主動的表達保護河川的意念與使命,溪流上游工廠的建立,雖然可以帶來地區性經濟的發展,卻也漸漸引發污染的問題產生,或許我們無法將工廠趕走,但是卻可以共同要求與監督廠商做好化學物質的處理,並且同時整頓河川,這也許在短期間內無法快速展現,不過這將在未來社區發展上佔有一席的潛力。









二、社區資源-文化篇
八德社區的宗教信仰是由三大宗教所組成,分為道教、佛教、基督教;此三大宗教深入融合於社區居民生活中,對於居民心靈的寄託或是生活上情感的交流,充分發揮正面的影響。
(一)道教-玄太宮








1.起源
玄太宮主要奉祀輔順將軍,輔順將軍最早由彰化縣大城鄉山腳村村民供奉,但遇天災,山腳村遭逢大水淹沒。當地居民感應神明旨意,便將輔
順將軍移至八德里供奉,庇祐本地居民安居樂業一直至今。
八德里(海豐崙)原奉祀太子元帥(中壇元帥),距今約329年前(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 隨林、張兩位善信自中國遷徙來台定居奉祀。台灣光復後,由原古老福德廟修改為「三聖宮」,供奉中壇元帥、玄天上帝、輔順將軍,爾後善信愈多,香火鼎盛。
日後寺廟擴建,理應有一位主神來掌管,便由松柏嶺受天宮分靈,雕塑玄天上帝與中壇元帥合祀。 於民國56年間中壇元帥神威顯赫濟世,選武乩一名,代天宣化。恭請古坑鄉下新庄慚愧祖師駕臨協助,嗣後為叩謝祖師,由60名善信發起奉祀。
2.建廟
民國63年至64年為響應固有文化,發起成立玄太宮,計有40名委員,由林登員、林炳蒼父子捐獻廟地135坪,林守得17坪,共計152坪。於民國63年元月興宮建廟,善信捐款共一百二十六萬一千五百元整,民國65年農曆3月中旬完工。玄太宮於丙辰年(65年3月24日)落成,開壇祭典足足慶賀三天三夜,居民派人輪班鎮守門外不眠不休。打開宮門時天氣晴朗,大地吹起一陣清風, 隨著鼓樂吹進宮內,同時天降甘霖,社區居民歎為觀止歡聲雷動,大家都感受到玄太宮眾神明之神威顯赫。
3.廟會慶典
玄太宮在各神明聖誕祭典時都會與各寺廟互相交流,當友宮寺廟神明生日時會一同誦經祈福,誠心祝賀加強彼此的聯誼。
主要活動:
(1)每年農曆1/1~1/15日舉辦安太歲、安光明燈、平安龜、平安米之祈求。守護社區居民的心靈依靠,年年身體健康平安兒女學業進步,家家戶戶事業發達。
(2)農曆3月3日玄天上帝聖誕。
(3)農曆3月16日慚愧祖師聖誕。
(4)農曆3月另擇期舉辦九天法會消災解厄,法會期間全體委員全部茹素,以最恭敬虔誠之心來向神明祈求。
(5)農曆9月9日太子中壇元帥聖誕。
(6)農曆9月14日輔順將軍聖誕。
(7)農曆11月10日歲末謝平安,感謝天地賜給居民平安的一年。
(8)玄太宮在每月固定時間為居民開壇問事。玄天上帝每月3、13、23,輔順將軍每月6、16、26,中壇將軍每月9、19、29,讓社區居民方便祈問。









玄太宮祈福法會,頌經生虔誠祝頌經文

(二)佛教-引善寺








引善寺的唐式建築
1.起源
引善寺,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年歲次甲辰(西元1904年),其建地為本地富翁林天文所捐贈。傳說林天文是當時的大富豪,年輕時曾讓相命家論相,斷定命運劫數無法逃出三十歲之外。因此,日日憂鬱寡歡,消極一時生活糜爛,花錢如流水。未料,過了三十多歲,仍然身體健康未有病痛,當明瞭相士所言不準時,財產已去掉大半。感嘆湖塗一生,日後堅決修行濟世。所以慷慨捐地,創建一茅草齋堂,又稱「引善堂」。
2.寺史
「引善堂」主祀觀世音菩薩,合祀釋迦文佛、韋護法。至民國二年間,遭遇狂風暴雨侵襲,原來茅草堂倒塌,無法住人。翌年林天文先生將引善堂轉讓釋了淨(方月莪)管理,改稱「引善寺」,並修建寺院,延續法緣至今。
引善寺在了淨尼師的住持下香火鼎盛,出家眾日益增多,迨至民國三十六年了淨尼師為了「林內佈教所」的改建工程,便辭退住持一職,由方玄妙居士接掌第二代住持。民國四十三年因寺宇年久失修,在方玄妙居士的倡議下集資興建,時林內圓明寺(林內佈教所前身)姿定尼師來寺協助,並發心重建大殿、禪房、客房、齋堂等,整個工程歷時兩年才完工。爾後姿定尼師在引善寺工程完成後亦復返圓明寺,民國五十二年方玄妙居士往生後,在引善寺信徒的聘請下來寺繼任第三代住持至今。
重建後的引善寺原是傳統燕尾脊樑的佛教造型十分古樸,在經過三十餘年的歲月風霜之後寺老屋漏,加上法務的繁忙,原有的腹地不敷使用,姿定尼師遂在民國八十一年發起重建,今已落成啟用。由於引善寺複地不小,重建後大殿是三層高的宮殿式建築,左右兩廂兩層,寮房在另一側,面積頗大。另外建於民國六十五年的七級浮屠-懸光寶塔,在四周皆是稻田的平疇下,一柱擎天,十分引人注目。
在第三代住持姿定尼師,俗名洪碧梅,台南縣人氏,年約七十歲。姿定尼師十七歲在台南碧雲寺禮十妙尼師出家,民國五十年受具足戒於台北臨濟寺。自民國三十五年起即駐錫林內鄉圓明寺,至四十三年協助方玄妙居士重建引善寺,為引善寺的法務及重建投入極大的心血,終使引善寺成為雲林縣境內頗負盛名的名剎。
3.佛門清修
引善寺為「女眾道場」,寺內均為女性出家人所居住。環境清幽,有別於一般道教的廟宇,極少燃香。寺前有一株枝葉茂盛的菩提樹,更襯托出佛門清涼地的優靜。
擊鐘祈福,道場二樓有一大鐘,鐘內貼有紅紙條,上面寫著被回向者的姓名,寺院定期擊鐘。傳說當鐘聲響起,可以化解世間的苦氣,也使在地獄受苦的靈魂得到解脫。梵字,在二樓的樑上有一「梵」字,據說是用來冥想的。
4.法緣相傳
引善寺每年舉辦二次大型法會,在每年春、秋二季會邀請信徒一起做佛七,即閉關頌經七日,以淨化心靈也累積福報。另外有舉辦八關齋戒。







(三)基督教長老教會-海豐崙教會









1.起源
天主教與基督教,天主教是信奉聖母瑪利亞,而基督教是信奉耶穌基督。在天主教中階級制度是很明顯的,其中神父與修女是最基層,也是和 一般民眾最接近的。神父與修女都是終生奉獻不結婚,在天主教中有很 多階級,最上面就是教主。基督教中講求平等,所有神職只有牧師一種
,而且可以結婚,基督教提倡男女平等,因此也有女性的牧師。
2.教會歷史
八德教會於民國68年(1979年)分設,早期社區居民必須走到斗六教會做禮拜,路途遙遠,後來信仰基督教的居民越來越多,教會考慮小朋友的安全,故出資買下現在海豐崙教會, 讓社區居民方便就近來教會做禮拜。
海豐崙教會牧師並非八德居民,牧師從台南神學院畢業後,就分派到八德社區為大家服務,牧師家鄉在屏東,平時就住在教會。教會一樓為牧師住所、辦公室和兒童主日學的教室,二樓為禮拜堂。
3.集會禱告
基督教聚會通常訂於每星期日做禮拜,教友在一起禱告、唱聖歌、讀聖經...等等,讓教友間彼此交流。每到聖誕節、萬聖節都會舉辦大型的活動來慶祝,活動擴及社區居民,共同感受基督教節日的喜悅。基督教的禱告方式很簡單,通常雙手合十,閉上雙眼,並在禱告後加上一聲「阿門」。基督教彼此打招呼的方式,習慣雙手與對方握手,並互相說:「平安、平安」,這如同我門一般所說你好是相同的,更增加祝福的心意。
4.教育
教會每年在暑假會舉辦暑期夏令營活動。
5. 社區服務
不定期聯合教友清掃社區巷道,讓社區有一個潔淨舒服的居住環境。另外不定期邀請斗六各大醫院的醫生,前來為社區居民義診,提醒居民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除了上述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信仰外,八德社區發展協會欲整理閒置的社區活動中心為社區文化的傳播中心。八德社區活動中心由玄太宮主委吳萬春先生與林東溪先生,以玄太宮名義發動捐款興建,由居民及善信出錢出力合力完成。日後配合斗六市公所經費興建二樓,並由玄太宮無償提供給市公所做為八德社區活動中心使用,且繼續將活動中心增建至三樓,讓居民有一寬廣的設施來推展社區各項活動。






八德社區教會每年暑假舉辦兒童學習營











三、社區資源-社團及人物篇
(一)社團
1.服務性質的團體
(1)長壽俱樂部:以服務社區長青老人為主。
(2)社區巡守隊:八德社區於86年響應內政部警政署落實警力全民化,8月2日,正式成立全省第一隊「八德社區義務警察隊」,同時成立「八德里守望相助管理委員會」,運用義工、退休人員執行巡守勤務,是八德社區居民的守護神。
(3)玄太宮廚房媽媽:由一群熱心的婆婆媽媽組成,配合廟會活動,義務承擔後勤工作。
2.其他團體
(1)大鼓陣:大鼓陣目前約有10人,廟會活動時是所有隊伍的先鋒開路鼓。
(2)頌經團、後場樂生:配合廟會活動,為社區祈福平安。
(3)元極舞班:元極舞班以社區媽媽為主的休閒運動社團,閒暇之餘在社區中練習健身並聯絡居民感情;
(4)土風舞班:土風舞班以社區媽媽為主,以輕快節奏為主,釋放生活 中的壓力,達到身心健康快樂。
(5)社區槌球隊:社區槌球場由基督教長老教會提供土地,是社區目前最活絡的團體,讓長青老人們利用打槌球交朋友,是最佳練球娛樂健身的好場所。
(6)讀經班:由一貫道經文老師帶領學子熟讀四書五經、弟子規、三字經...等等,讓成長中的孩子學習智慧,融入生活中,養成好的品德。

(二)人物篇
1.社區環境努力的環保種子-劉班長與七哥
八德社區環保志工隊尚未成立,但是長期以來默默付出的「劉班長」,每當玄太宮有廟會活動時,他就拿起掃帚把每個角落打理的乾乾淨淨,並將垃圾分類回收,「劉班長」退而不休,善用人生使用權,為自己累積更多的善緣。此外人稱「七哥」的園藝大師林文實,同樣守護八德的綠美化工作。






劉班長夫妻同心做志工 快樂的園藝手-「七哥」林文實
2.社區營造的推手-賴憲章理事長
土生土長的賴理事長已經60歲了,面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退休後努力充實社區營造的知識,除了在玄太宮服務外,加入長青俱樂部,亦在鎮北朱丹灣文旦班當會計,並深入研究文旦栽培方法。當選理事長後就是他回饋鄉里的開始,希望號召八德社區居民從資源回收著手,社區一起動起來,營造一個健康美麗的家園,期盼成為斗六的後花園。





社區賴理事長 社區理監事開會討論社區營造
3.社區耆老-愛講故事的林炳蒼老先生
根據耆老林炳蒼先生口訴歷史得知:早年祖先由中原來到台灣,第十五世祖在斗六市梅林開發墾地,而後部份族人移居八德里(原海豐崙落地生根),代代相傳,在八德社區建立很豐厚的土地資產,村民都向其家族許多承租土地耕作。林炳蒼先生在日治時代因接受完整的教育,早年在雲林農場上班從是公職,一直到現在仍為調解委員會的委員,對八德社區的歷史仍能訴說歷歷在目。





林老先生悠閒居家生活 林家古厝風華依舊
4.社區之光-志向遠大的沈芯菱
小小芯菱自幼就展現不凡的意志,以柔軟的心、堅定的毅力,一步一步昂首擴步向前邁進,推動知識公益,首創「安安免費教學網站」、「兩岸之愛-台灣媳婦網」...等等,94年更榮獲最年輕的「全國最傑出青年獎章」得主。






芯菱與她的努力成果 芯菱送愛給小朋友

四、社區資源-景觀篇
(一)綠野平疇的社區綠景觀
綠色的稻田、蘭花房、紅色屋頂,圍繞在村落邊緣塑造了社區不同的綠景觀,再加上社區北邊海豐崙溪、石榴班溪匯成新虎尾溪,是周邊社區居民運動休閒的最佳場所。





鄉間小路人煙嬝嬝,倘佯之間清新舒暢





虎尾溪河堤運動ㄟ好所在 虎尾溪河堤遠眺德安橋

(二)質樸的三合院
在八德社區中隨處可見40、50年代三合院,都維護得很新穎。老人家對生長的年代有著不同的感受,三合院是他們的記憶盒子,總是細細將三合院清理乾淨,或者刷上新油漆,表達對自己生活的歷程,顯示出居民對三合院的重視與愛護。雖然對於古物的保存方式不一定對,但對於愛護自己的家的心是足夠的。






簡樸的三合院(1) 質樸的三合院(2)





優雅的林家古厝 合源園古厝
五、社區資源-產業篇
(一)農業
八德社區的產業多為一級產業,種植稻米、鳳梨、柳丁、文旦、白柚等等;八德社區有柳丁產銷班在運作。對於各種作物的產業知識則需資源調查與整合,在農村耕作人口老化之下,要使下一代承接,更需加強農民新的經營方法,省時省工,附加價值要高。





農民的文旦園用心整理 文旦結果豐碩








社區產業-鳳梨 社區產業-柳丁
(二)社區美食餐飲
1.桃花源
桃花源採古典中國式設計的庭園,典雅逸致,餐廳內外從植物到造景處處可見主人的用心,為八德社區中頗負盛名的庭園餐廳。在一邊享用
主人用心烹調的佳餚時,一邊欣賞週圍的綠意景緻及傾聽身旁的蟲嗚鳥叫,實在是用餐時的一大享受。










2.荷堤餐廳
荷堤餐廳位於八德社區北側虎尾溪河堤畔,餐廰園區寬廣,精緻的小菜 ,不管是結婚喜宴,或是三五好友小酌一番,本餐廳的場地絕對可以
滿足您的要求。室外空曠的場地,在滿天星斗的夜空下,可在河堤上欣賞夜景,也可和好友相聚卡拉OK及小酌一番,別有一番風味,清新的空氣
,濃濃的酒香,豪華的菜色,還有小孩嬉戲的設備,真是闔家歡喜的好地方。






荷堤餐廳周圍遍植樹木,環境清悠,用餐郊遊兩相宜
(三)古文窯交趾陶
葉星佑是雲林縣古坑鄉人,父母都從是佛像雕刻、漆繪佛像、布袋戲偶雕刻與俗稱半面的浮雕交趾陶等工藝,葉星佑自幼時即受此一環境之教化,對於傳統工藝的題材、內涵與技法自然獲致深刻的認識,並奠定日後從事交趾陶藝的基礎。民國七十五年,葉星佑在母親的安排下,拜在文建會薪傳獎得主林添木大師門下,習得源自交趾陶名家葉王傳下的寶石釉技法。葉王交趾陶之妙諦係得自清同治年間,從廣東來台南府興建兩鷹會館之名匠,其作品技巧絕倫,尤其是色彩优美光澤陸離的寶石釉,堪稱獨步,清光緒年間,葉王在嘉義、台南一帶參與修建建寺廟豪宅,其中不少佳構,猶有留藏至今。
葉星佑在習得寶石釉技法之後,便潛心研究試驗,使其色彩更加豐富,更適用於新設計開發之產品﹔提高其釉料耐火度,以配合現代化的燒窯技術。在原形塑造方面,雖秉承傳統的人物結構,卻加入了更細緻的寫實手法,使人物動態神情更顯得生動有力。至於題材的表現,並不拘泥於古老的寺廟裝飾,從傳統的交趾陶題材走向現代生活日用與觀賞方面。基於上述的種種努力,葉星佑的交止陶作品終於得到大家的肯定,連續兩年獲得台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的榮譽獎勵,並廣受收藏家與一搬消費大眾的喜愛。
為了致力於交趾陶的薪傳與推廣,葉星佑一方面在古坑鄉成立了古文窯交趾陶工作坊,招收有志於此的青年朋友,包括來自國立藝專的學院訓練人才,傾囊傳授交趾陶的傳統技藝,共同開發交趾陶絢爛的未來﹔另一方面馬不停蹄南北奔波,在全省各地的展場、藝廊、大型百貨公司,包括今年端午節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只辦的鹿港民俗工藝展,作現場表演交趾陶塑,盡力推廣教育社會大眾,使社會大眾從新認識本省珍貴的傳統工藝。
葉星佑有感於交趾陶之傳承,一如其他傳統工藝技術,都還保持著口述傳息的方式,這種薪傳的功效有其局限性,並且容易產生誤解。因此,葉星佑希望在將來能把交趾陶技藝加以整理,研究發展成一套有系統的教材,深入淺出地介紹研習方法,不僅可以提供有心研習交趾陶的學子作為範本,也可以讓社會人士藉以認識交趾陶。相信透過這樣的努力,傳統的交趾陶技藝將再度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中,重新展示他那典雅的氣質。






葉星祐工藝大師 位於名門社區的工作室



六、社區資源-文物篇
(1)古文物搜尋






古早米食石磨-林炳蒼 古早製糖糖車-林炳蒼






秧苗籃-林洪溪 一百斤大秤錘-林炳蒼






米籮擔-林洪溪 秧苗擔與秧籃-林俊行







熨斗-林洪溪 秤ㄚ-林俊傑






鐵烘爐-林洪溪 長板凳-林俊傑







菜竹籃-林俊傑 鐵馬與菜籃賣菜ㄟ-林俊傑








鐵水桶-林水龍 古早捕鼠器-林俊傑






婚嫁丁篩-賴憲章 竹製蒸龍-賴憲章






稻米風鼓-林洪溪 石臼-林洪溪









酒甕-賴憲章 酒甕-賴憲章






竹編畚箕 秧船ㄚ-林俊行







石槽 洗澡桶-林俊傑

(2)社區老照片
1.林陳裕阿伯的成長史
每一張泛黃的照片都是一個回憶,這是社區耆老林陳裕的故事。林陳裕老先生是林太慰之後代族人,世居海豐崙。林陳裕阿伯畢業於斗六中學初中部,也是第一屆畢業生,本可直升高中部,但因阿伯父親早逝,且下面尚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母親無力供給繼續讀書。阿伯只能工作並幫忙照顧弟妹,阿伯展現長兄如父的親情。
阿伯回憶時道盡過去的辛酸,直說沒出息。他說照片裡的人都唸到很高學歷,因為當時錄取率100人只錄取5人,阿伯為了母親與弟妹犧牲奉獻的精神另人感動與讚歎。阿伯的弟妹後來都擁有高學歷,其中一位還是台大畢業的,當時如果沒有阿伯無怨無悔的付出,如何成就阿伯的弟妹?一張照片記錄阿伯的成長史,想必此生阿伯內心仍然有一些悵然。
2.林陳裕阿伯結婚與當兵
林陳裕阿伯結婚時因父親早逝,就由姨婆見證婚禮,拍照也在他阿伯的家門口,照片坐著最左邊是阿伯姨婆,右邊是阿伯的母親,後方站立的就是阿伯的弟妹,當時最大才只有高中而已。

這兩張照片是民國43年阿伯在台中縣太平市,22歲入伍訓練所拍的照片。當時阿伯才結婚不久,婚後即被徵召當兵,在金門太武山下服役,是陸軍砲兵,當時在金門當兵很苦,都要等到退伍時才能回家,生死都很難測,家人心裏都牽掛萬分。在金門常常要挖雕堡與地溝做軍事防禦,防止對岸飛彈打過來,而且船隻都在晚上進入料羅灣港口,以免被敵方發現,可想當時金門的處境。阿伯因為有讀初中,就派到福利社或一般行政工作。另外阿伯:他退伍的隔年就發生八二三炮戰,避免一場戰禍是阿伯最令人慶幸的事。

3.阿伯的家族照
阿伯三弟的結婚照,也是他的驕傲,因為弟弟是台灣大學畢業,弟婦是日本人,後來弟弟到日本定居。照片後方背景就是阿伯家未改建前的老房子。
阿伯外公80歲大壽家族的留影,阿伯外公是斗六市龍潭里的大戶人家,名叫賴火,擁有許多土地,土地範圍大約是目前橫跨雲科校園的龍潭路一帶的面積。阿伯外公與斗六市吳秀才是世交。
阿伯妹妹的結婚照,地點在斗六太平老街ㄟ!就在土地公廟對面的中藥店。


(2)社區歷史故事
1.海豐崙與林太尉公的典故
明末清初,大陸福建詔安林家巷(現今福建省詔安縣橋東鄉林家巷村),一批農民由被稱為嘉南平原五大墾首之一林克明(林氏第十六代祖)率族人渡台,居住於雲林縣斗六市梅林里(原名內林)墾拓,後來族人分居住於斗六市梅林里(內林)、八德里(海豐崙)及雲林縣林內鄉坪頂村,族人都以務農為生。該林氏先民渡台後,共同奉祀乙尊神像,即林太尉公。每兩年由分居梅林、海豐崙、坪頂之林氏子孫輪流奉祀起迄今。
據傳林太尉本為許姓人家兒女,因其腹部常會浮現許字,某日許姓族人得知,欲前去索討子孫,於是許姓與林姓族人代表,相約在神明面前以大碗公擲茭。許幸族人較憨厚,將碗公高拋於天後,墜地粉碎,林姓族人見狀心中盤算,擲茭碗公落下時以馬掛銜之,自此林太尉便名正言順的為林家後代,日後也是族人所敬奉的神祇。
2.海豐崙清朝糖廓的傳說
「蔗田萬頃碧萋萋,一望龍蔥路欲迷;捆載都來糖廓裡,只留蔗葉餉群犀」(『裨海紀遊』竹枝詞)這是康禧年間郁永和自南部搭牛車北上時,所目睹的蔗園正在彩收、載運到糖廓的情景。
「糖廓」是早期台灣社會熬糖的所在。糖廓內置石製蔗車,拉動蔗車的工作由牛來擔任,糖廓呈圓亭形,上覆茅草,以前庄民是將茅草覆在較差的屋子上當作部,中央致傳統的製糖器具-石車。
石車有一對,分稱公母,皆呈圓柱體,上下都有凹槽,安有圓形木質走軸,下面的軸叫車腳,腳下有圓球形彈子,彈子上下都有鐵質窩形盤,使石車轉動較靈活。石車上有鑿眼嵌木齒二十個,做為撥動石車用。
公石車鑿眼處突起,木質上頭頸甚長,支出天盤以上,綁木質犁彎及幫竿等,作駕牛拖車之用,母十車木質上頭頸較短,不綁東西。兩石車藉車腳按於地盤的槽洞中,地盤為石製,所見皆為整塊石,有溝槽以讓蔗汁流通。榨蔗時,恩石車鑿眼嵌上木齒,有如兩個齒輪一般,牛拉公石車,便帶動母石車轉動,將甘蔗放於兩石車木齒的中間,轉動的石車就將甘蔗榨擠出蔗汁來,如此三遍,蔗渣置外曬乾當熬糖燃料。蔗汁過濾後,便貯於大鍋中熬糖,等糖汁滴入水中不散,表示糖份足夠,便予以冷卻,製成鬆鬆的黑糖,再以鹹草製的草席包裹保存。
在社區資源調查中,我們在林炳蒼老先生家及另一房林姓族人家都發現有古早製糖的石車。根據林炳蒼先生口述得知:現今黑松汽水廠可能就是清朝製糖的地方,因為從現今福德宮前小路到溪邊的路徑,是從前海豐崙居民到黑松附近耕作時,需渉水而過的地方,且在附近人家也看到很大的石塊與石車。雖然在當地無留下可供參考的文字,但是追尋前人的足跡、查訪官方記載或許可為海豐崙居民找到先人的歷史。
3.海豐崙的大屠殺
日本據台時期,日本軍隊以武裝的方式,前來佔領台灣,當時有不少台灣民眾因此喪生,海豐崙居門亦在其中。天文桑(林天文先生)是海豐崙地區的庄長,是村庄大戶人家。有一日,庄長敲鑼打鼓號招民眾說道:「日本軍隊即將到海豐崙,請鄉親準備茶水迎接」。
果真,日本軍隊從水尾口、十三分仔附近登陸,民眾相當熱情敲鑼打鼓、扶老攜幼,幾乎全村村民都前去迎接,日本軍隊見此陣仗,誤以為是要造反,二話不說便開始進行屠殺,村裡男丁死傷慘重,只有婦人、小孩倖免。其中,德化堂主人林庚亦是受害者之一,當時林庚只是中彈,由於村民中彈,哀聲慘叫,紛紛說道:「大人阿!你若要讓我們死,就讓我們死的乾脆一點!」於是日本人再補捅一刀,林庚見狀,隨即裝死並躲入屍體中才能存活下來,也因此林庚才開始吃齋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