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為了紀念1621大航海時代顏思齊「登」台四百週年,鼓勵大家重拾面向海洋的冒險胸襟與國際視野基因,為台灣的歷史、雲林的文化自信與認同尋找重新定位的節點。
從雲林看世界
17世紀大航海時代,無疑是台灣走入國際重要的一年!西元1621年,顏思齊率領著弟兄,乘著風,不畏懼波濤的洶湧,眾人帶著開墾的決心,破浪前行至臺灣,而在這驚險的航途上,探索的自由與前行的生命力,正是此次「開台四百年-1621大航海時代顏思齊」系列活動中想呈現的精神。
三金設計師方序中親自操刀開台四百年主視覺
為精準展現大航海時代大無畏、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志在蒼窮,以及尋找美好新天地的精神,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特別委託首位執行過台灣三金(金曲、金鐘、金馬)典禮主視覺的設計師-方序中親自操刀,並邀請專注於2D、3D平面繪圖與視覺的新銳插畫家-董十行,共同創作完成「開台四百年」主視覺。方序中表示,畫面中,雲霧於森林飄散的繚繞感,呼應出雲林美稱的由來,整體構圖呈放射狀,向外伸展,顏思齊如巨人般的身軀,為首前行,帶來了身後鮮綠豐饒的山林物產 ,戎克船在滿天星斗的閃爍下 ,領著紅色旗幟,越洋而出,一夥人馬即將要划破出畫面中,迎接每個人的到來,就像顏思齊展開的雙臂,擁著容納千山萬水的胸襟,邀請眾人,一起見證雲林人,無所畏懼、永不退縮的探險精神。
顏鄭開臺,開出東亞兩百年的和平
特別邀請對臺灣史夙有研究的名作家楊渡,開辦「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文化講堂,透過臺灣「航海王」顏思齊的足跡,從頭細數雲林從過去到現在與世界的連結。楊渡表示,天啟元年即1621年,正是顏思齊開台四百年。顏思齊是福建海澄青礁人,生於1589年。長於明朝皇帝派遣宦官高宷來福建橫征暴歛、欺壓善良的年代。面對這濁惡之世,顏思齊1611年因殺了宦家惡僕,被迫流亡日本,居住平戶,以裁縫為生,開啟了他與大海商李旦合夥、義結二十八兄弟,縱橫日本到福建、麻六甲、馬尼拉、台灣等海域的版圖。他結拜的小弟鄭芝龍則迅速壯大,數年內,成為擁有四百多條船,六七萬手下的海盜船隊,甚至 1633年鄭芝龍率領福建水師,以幾百艘火船加戰船,與荷蘭船隊決戰於料羅灣的戰役,重傷荷蘭艦隊,維持了東南亞海域二百年的和平。從顏思齊到鄭芝龍、鄭成功父子,這是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三人。而顏思齊帶著鄭芝龍到台灣,正是那改變台灣命運的起始。1621開台四百年系列活動,雲林要為台灣先民這一段勇敢開創的歷史,作一個偉大的見證。
魏德聖導演雲林領航導覽
「開台四百年1621-大航海時代顏思齊」故事策展,雲林縣政府特別商借魏德聖導演《臺灣三部曲》電影道具,10月28日於雲林北港糖廠盛大舉辦開幕記者會。魏德聖擔任開展特邀導覽嘉賓,為現場來賓講述顏思齊身處的大航海時代,臺灣原住民與西方文化交融的生活樣貌。魏德聖導演現場導覽時提到:「大航海時期是個有趣、生命換生命的年代!大航海時代正是世界走進臺灣、臺灣迎向世界的開始。四百年來臺灣的多元文化性,就從1621年大批漢人來台的那個時代一路交織綿延至今。而這些歷史、人文的力量就是讓每個存在的個體,存在得更自然誠實。」